中秋节到了,可以吃月饼。我好高兴因为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每家每户终于可以全家一起吃月饼了。
吃过中饭,奶奶拿出了一盒精致的月饼,奶奶把月饼打开,我们就迫不及待的挑选自己喜欢吃的口味。妈妈吃的香芋味,爸爸吃的凤梨味,奶奶吃的红豆味,我吃的绿豆味,才打开包装盒就闻到一股浓浓的绿豆香味,吃完了还想吃。
真想明年的中秋节快点来到,这样我又可以吃月饼! 前几天一直在想是否中秋回家一趟,没有什么事情,就只是想回家住上几天,在自己千万次走过的路上来回走上几步,回去学校里的操场跑上几圈,看望下久经风霜雨露的篮球场上现在是什么模样。可是一次意外的骨折,让我只好安心静养,听着北京入秋的冷风里飘渺的小雨落下,淡然地等待着中秋的到来。
中秋于我是一种很特别的记忆。我的老家在南方,那里对传统的节气有着超乎寻常的重视。元宵节会耍大龙,立春要早早的放鞭炮,清明和全家人一起去扫墓,去看漫山遍野的红杜鹃;端午则要洒寻黄酒,说是驱蛇辟邪之用,然后再吃粽子,有的地方还会还会有龙舟赛。中秋则显得更为重要,从节气上看是一年气温变冷的标志,从景观上看,一年月亮最圆的时节,便想着团聚,一家人几代同堂,欢喜热闹。
对我家而言更为特别的是,中秋节还是我外婆的生日。因为我爷爷奶奶和外公都去世得早,外婆便成了两个家族里最年长的人。外婆有孩子四个,三男一女。三舅,二舅都在外地,我妈和大舅家则在老家。因为离得近,所以小时候我时常在外婆家度过,因为都是独身子女的缘故,我们几个小孩多少会觉得孤单,所以凑在一起的时候便会开心很多。大姐比我大二岁,二姐比我大一岁,那时候总觉得她们大我很多,无论是年龄还是个头,所以总是在他们后面屁颠屁颠地跑。在寒暑假的时候,二姐会从郴州回到老家,然后外婆就带着我们过暑假,教我们读书看报写日记。中秋则没有那么多繁琐的任务,只需要尽情地玩,然后煞有其事的准备家庭联欢晚会,每个人都有节目,唱歌跳舞讲故事都可以,还会用一个小黑板上写上晚上的节目单放在门口,邀请左邻右舍来参观。中秋那天,大舅,二舅和我们家会和外婆一起围着一个满满的圆桌,然后吃饭到一半的时候,三舅定会从香港打电话过来给外婆请安。接下来则有楼上楼下的租户或者邻居过来道贺与祝福,这个时候外婆总会特别开心,据说人年纪越大越喜欢热闹,总担心突然身边就冷清了,会觉得很孤单。
就这样一年一年,我们都慢慢长大了,大姐二姐和我都陆续离开了家,外出求学。我清晰地记得2001年那个中秋,我刚跨入大学,还在享受着新鲜的大学时光时,中秋如期将至,心里便格外想家。其实心里担心的是中秋吃饭时候,家里的孩子都不在家,外婆心里会伤感。于是中秋那天早上,起了个大早,背着书包,就往家里赶。从学校到家不算很近,我需要先坐5个小时的火车,然后再转3个小时的汽车,在夕阳西下的时当,正好到家。跑到外婆家,打开门,全家人坐在圆桌旁,迎面而来的是诱人的香味,还有外婆那张乐融融的笑脸。
那是我最后一次和外婆过中秋。再后来世事变迁,外婆去了深圳,我们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团聚,不过地点已变为了深圳不再是老家的老屋。外婆也越来越老,说话行动都逐渐困难,终于到今年开春的时候,离开了我们。
突然想起来老家的月饼,豆沙的,很扁,手掌般大小,中间是有个空心环,上面有两个花生。5毛钱一个,我每次都喜欢买两个,然后先把月饼上的花生吃了,觉得格外香。
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月饼,下次回家,我希望还可以买到。
中秋节到了,家家户户团圆了。每家每户都可以听到鞭炮声。 爸爸骑着摩托车,载着我去奶奶家过节。叔叔和爸爸、奶奶在厨房里准备丰盛的晚餐,他们煮的菜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真叫人嘴馋。 吃完了晚饭,快七点半了,许多人给我们送月饼。有各种各样的口味,有草莓味、菠萝味、香蕉味等。我迫不及待地想尝尝。可是要等到月亮出来才可以赏月哦! 我和妹妹站在门外放烟火。烟火有的像波浪,有的像太阳花,有的像满天星,还有的像降落伞。 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升上了天空,照得大地亮堂堂的。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远处的星星像一颗颗珍珠。我们坐在大榕树下,边赏月边吃月饼,不由得想起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古诗。 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我该回家睡觉了。临走时,奶奶送给我一盒我最爱吃的草莓月饼,我高兴地和奶奶告别。爸爸骑着摩托车回家了。 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责任编辑:幽默笑话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