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笑话,爆笑笑话,男女笑话,冷笑话-幽默笑话集

幽默笑话网 > 人生哲理 >

哲理文章(转载)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哲理文章(转载) (2007-04-17 23:16:11)

两个最富有哲理的故事


故事一、

生命的悲剧

   有一天,我在乡下看到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栓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我就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

老农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的。”

我有些迷惑,忍不住又问:“为什么不会呢?这么一个小小的木桩,牛只要稍稍用点力,不就拔出来了吗?”

这时,老农*近了我,压低声音(好象怕牛听见似的):"小伙子,我告诉你,当这头牛还是小牛的时候,就给栓在这个木桩上了。刚开始,它不是那么老实呆着,有时撒野想从木桩上挣脱,但是,那时它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见没法子,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也没有心思跟这个木桩斗了。有一次,我拿着草料来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会挣脱木桩去吃草的。可是,它没有,只是叫了两声,就站在原地呆呆地望着草料了。你说,有意思吗?"

 我顿悟。

原来,约束这头牛的并不是那个小小的木桩,而是它自己用惯性设置的精神枷锁。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总是一种定势思维去经营自己的人生,结果,怎么也走不出自己为自己设置的牢狱,终生与成功无缘。

想想看,这个世界,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拥有自由?  

故事二、           

做别人的尾灯

 在一次会议中,我认识了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李生。早听说李生创业的传奇了,于是我便问起他的创业秘诀是什么。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那是五年前,李生还在一家台资企业做事。他们的老板不但是个在多国拥有众多公司的大企业家,同时还是个教授,是学者型商人,既有很好的经济头脑,又有很高的学术成就。李生就是冲着这一点,进了他的公司。由于李生勤奋,肯动脑,老板很快就提拔他做了部门经理,专管家具的销售。他也一直做得没什么差错。

 有一次,公司进了一套家具,标价是二十万元。可不知为什么,放了四个月都没有一个人问过价。好不容易有一天,一位顾客一进来就看中了这套家具,问了价格后,就一直想压低点,问李生,十八万元卖不卖。李生也很想把这套家具出手,可是老板只给了他一万元钱的浮动权限,偏偏那位顾客也固执,说十八万元不行就不买了。僵持了好久,李生想打电话找老板请示一下,可老板去国外出差了,手机也关了,他不敢擅自做主,这笔生意就这样黄了。

过了两天,老板回来,李生汇报了这件事。老板有些不悦,他说,你没看到现在这套家具已经很难脱手了?你应该知道我的心理,既然四个月没人问,就说明这套家具已经没有什么买点了,应该越早脱手越好。别说十八万元,就是十七万元你也应该卖的,不然,下次连十六万元恐怕都没人要了。

李生有些委屈地低着头,心想,我那有那么大的胆子呀。看见他的样子,老板宽厚地笑笑,说算了,先开车送我,我们一起去吃饭吧。

他们上了车,李生发动了车子,空中有些雾,路上的车子很多,走得有些慢。过了十几分钟,雾越来越大,路况都看不太清了。老板到不着急,一边由着他慢慢蜗牛似地在车流中爬,一边和他说这话。他问李生,在这样的大雾天气开车,你怎么样才能走得更安全?李生说,只要跟着前面车子的尾灯,就没什么事。老板沉默了一会,突然问,如果你是头车,你该跟着谁的尾灯呢?

李生听了,心中一阵震动,是呀,如果自己是头车,又有谁会给自己指路?老板的眼外之意他一下就领悟了:在一般情况下,你可以依靠上司,让上司替你拿主意,也使你不用分担责任。可是特殊情况下,你应该用自己的慧眼,看清前面的路该怎么走,用自己的头脑来分析利弊,选择自己的方向。比尔.盖茨能跟谁?只会跟在别人的尾灯后面的人,永远不会领头的。

这以后,李生工作得更加出色了,没多久,他就发现了一个新的别人没有开拓的创业领域,通过自己的奋斗和敏锐的商业头脑,很快就成功了。他的创业秘诀就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做别人的尾灯。       

[生命的悲剧]和[做别人的尾灯]这两个故事是有关联的,连在一起看会有更佳的效果。

这两个故事互为注解,要想做别人的尾灯,就必须拥有自由的头脑,依靠自己的思考选择自己的方向;要想拥有自由的思想,就必须有期望做别人尾灯的意志,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你想追求自己更有价值的人生吗?如果是那样,那么你就得拥有自由思维的头脑和做别人尾灯的意志。否则,就请老老实实地跟在别人的后面过着象那头牛一样“令人满意的”生活,就请不要再怨天尤人了。

一个有思想和追求的人必须保持思想的自由,不能对任何前人的思想抱有崇拜或奉为信条的态度(包括古今中外任何“伟人”的思想),我们应该做的是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理解和判断,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中吸收养分抛弃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不断的自我超越。否则将画地为牢,裹足不前。

分粥---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1.低头看路

那年放暑假,小胖跟父亲去看爷爷奶奶,途中要走三十里的路,还要翻过一道高高的山梁。走了两个多小时,还在梁上,望着遥遥无际的前方小胖怎么也不肯迈步了。父亲威严地命令道:“别尽往前瞅,低头看路,下了山梁就到了。”没办法,小胖只好怏怏地跟着。不过这以后,小胖不再一次次老眺望远远的目的地,而是低头看着脚下的路,不断欣赏着沿路那些形状各异的石块和花草,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爷爷奶奶家。

当你向一个大目标挺进时,不妨将这个目标分解成无数个眼前具有可见的小目标。道理很简单:一个关注远方的人,首先一定要学会关注眼前。

2.不可改变的真理

有一年,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曾有一名教授给刚入学的新生出了一道测试题:一加一等于几?学生们一阵大笑之后想:这么简单的题,连三岁小孩都会,看来其中必有其他深意。于是有85%的同学竞没有给出答案,5%的同学回答是“三”,至于剩下10%的同学,答案五花八门。

于是,教授公布了最后答案:“二!”在学生们面面相觑之后,教授意味深长地说:“一加一等于二,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不能、也不会因为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事实上,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一层虚拟的外表,就看我们怎么对待了。

3.智者的眼睛

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主持,大家非常希望能听他谈谈成功之路。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还是出个题考考大家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路。是你,会怎么办?” 有人说“绕道走”,也有人说“游过去”。商界奇才含笑不语,最后他说:“为什么非得去淘金,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开展营运?” 大家愕然。商界奇才说:“那样的情况,就是宰得渡客只剩下一条短裤,他们也会心甘情愿的。因为,前面有金矿啊!”

干他人不想干的,做他人不曾做的,这就是成功之道。困境在智者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

4.和尚分粥

僧多粥少,每到开饭时,和尚们一拥而上,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粥被挤翻了。大家都挨饿。

和尚们推荐了一位长者分粥,可分粥者大权独掌,为能多分点粥,一些和尚开始溜须拍马,加上平时相互关系就有厚薄,分粥者把粥分的多的多,少的少。

饿得受不了的和尚提议轮流分粥。这下可好,轮到自己分时撑个半死,他人分时饿得发昏。

方丈云游回来了,决定由其中一名和尚全权分粥,其他不得有异,但又规定分粥者最后取粥。从此和尚们均等地吃上了热粥。

此故事告诉我们至少三个道理:①凡事必须有制度、机制去规范:②制度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③好的机制不一定复杂,复杂的机制不一定好。

5.成功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6.水桶的故事

从前人们使用木水桶打井水。一天,一位老兄家用的水桶烂掉几块板,而眼下又找不到合适的木板。他就随便找来几块长度不一的木板,重新匝好水桶。但是当他从水井里打起一桶水后,发现桶里盛的水比以前少,他心里很纳闷这是怎么回事?经过检查,他发现新换上的木板中有一块特别短,桶里的水都从那个地方淌出来,而那些长出的木板并不起作用。

一个系统的效率高低,不是取决于系统中某个体的最高效率,而是取决于它的最短点。所以,我们在系统工作中,要特别注意那些薄弱点(短处)。

蚕的启示

    我养过蚕。那“在嫩叶的绿海中游泳,长成鲜嫩浑圆的肉体,细长的身材,朱红的小嘴”的小精灵,给我留下了很多启示。印象最深的是她蜕皮的过程,那场面很感人。
     最开始是绝食,一动不动地半卧着,直到变瘦为止。然后就是挣扎,痛苦的挣扎。它们不停地扭动身躯,蜷起、展开、蜷起……不一会儿,头部便裂了一条缝,缝随着蚕剧烈的挣扎逐渐延伸到背部、尾部。蚕挣扎得更厉害了,似乎要跳起来似地摔打着自己。于是,那层旧皮慢慢地蜕下来,嫩嫩的新皮露了出来。蚕开始了新生。
    有的蚕忍受不了挣扎的痛苦,在蜕皮的过程中闷在旧皮里再也出不来了。没有人能帮得了它,如果它自己挣扎不出来,就永远呆在旧皮里长眠了。这是生命的一个历程,这是死后的复生。
    人虽不会如蚕一样蜕皮,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也须不断否定、超越旧自我,塑造更加完善的新自我,和蚕的蜕皮过程有着相似之处。蚕蜕一次皮,就长大一回,人“蜕皮”一次,就更成熟进步;蚕蜕一次皮变得更加健壮,人“蜕皮”一次,面貌焕然一新;蚕一生蜕四次皮,人不知要“蜕”多少次……
    人“蜕皮”,变化的不是外表,而是思想、品质,人的“旧皮”是那些缺点、坏思想、坏毛病,它紧紧地束缚着一个人,使他获得不了新生。而人要想获得新生,就必须冲破“旧皮”,而冲破“旧皮”,就要像蚕一样付出痛苦的努力。
    我国古代三国时期,一个叫周处的青年,力大无比,却品质恶劣,胡作非为。一天,他听说乡里的百姓把他和一头吃人恶虎、一条食人大蛟(鳄鱼)并称为“三害”,感到十分痛苦。他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感到羞耻,惭愧,决心痛改前非,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杀死了恶虎、大蛟,为民除害,受到大家的赞颂。周处从此像变了一个人,仁义礼让,被征召做官。这就是被传为千古佳话的“周处改过”。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通过“蜕皮”获得了新生。如果一个人忍受不了否定旧自我的痛苦,没有勇气从“旧皮”里冲出来,那么他就是个弱者。如果一个人勇于从“旧皮”中经过挣扎冲出来,那么他就是个强者。
    我们是祖国21世纪的建设者,我们应该是强者。在否定自己的最痛苦的时刻,想一想蚕,想一想周处,坚持不懈地努力,使自己得到升华和完善。

蜜蜂的启示

    一次,偶尔在报纸上看到,一只蜜蜂酿1公斤蜜,竟然要在100万朵花上采蜜,如果蜜源为一里半,那么就要飞上45万公里,等于绕赤道11圈,接着还要加工酿造。我们心不由震动了,这么一项“工程”对于小小的一只蜜蜂来说,是何等浩大,何等不易啊。
    一只蜜蜂酿1公斤蜜,要在100万朵花上采蜜。这说明成功需要积累。这使我想起了我们在学习上不要一味求快,也不能“知足常乐”,知识要靠不断的积累,不断的从书本只吸取。如过“一口想吃成一个胖子”,结果只能是被噎着。古人说的“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
    酿1公斤蜜,采100万朵花。这100万朵花不会只是同一种花吧!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也应该像蜜蜂采蜜一样,大量学习古今中外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经验教训,吸收其中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博采百家所长,就能充实我们的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牛顿,这位物理学界的泰斗,现代物理学的奠基者,就曾经说过:“我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三人的肩膀上的缘故。”他们的成功与前人的经验和成就是分不开的。就如蜜蜂采花粉一样,如果只是采一种花的花粉,那不仅费时、费事,而且酿出来的蜜也不会这样营养丰富。
    如果只让一只蜜蜂来酿1公斤蜜,那肯定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但如果是两只、三只……一窝蜂来完成呢?大家分工合作,你采粉我酿蜜,在一片融合的气氛下,可以很快的把事办好。这在我们生活中也一样。一件事,要一个人来办可能很困难,但只要大伙儿互相协助,事情就会好办得多。

鳄鱼和跳蚤的启示

    几年前,一位名叫马丁·凯帝的心理学家心生好奇,他知道鳄鱼是一种十分迅猛而有力的动物,但是他想知道它们是不是也有耐力和韧性。于是他把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一个小箱的两端,中间用一个厚厚的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第2次更猛烈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伤。它还要进攻,第3次,第4次……多次进攻无望后它再也不进攻了。这时候,人们将两者之间的隔板拿开,奇怪的是鳄鱼像是死去了一样,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它放弃了所有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这条鳄鱼的死让他感到十分震惊,他没有想到,一个外表看起来如此强大的生命竟然会如此的没有耐力,或者说如此经不住考验。于是他接下来又做了几个实验,他想探究一下,是否其他生物也如同这只鳄鱼一样经不起考验。他把一只跳蚤放进铁筒里,然后用玻璃板盖住筒口。开始的时候,这只不安分的跳蚤总是想越出筒外,它一次次地跳跃,一次次地碰壁。几十次地跳跃,几十次地失败。当它跳跃到快到一百次的时候,还是没能跳出来,而自己的身体却已被撞得疼痛万分,于是跳蚤决定放弃了,虽然后来欧文把玻璃板移开,它也再没有试过一次。它的结局与那条鳄鱼一样,被自己的经验困死在了铁桶里。所以他得出结论:动物是一种以经验为行动向导的生物。

沙丁鱼的启示

    海洋的动物世界里千奇百怪,但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给人以很多的启发:沙丁鱼是大海中普通的鱼类,身体瘦小的它们几乎是所有鱼类的食物,但是沙丁鱼却可以杀死一头巨大的鲸。
  沙丁鱼杀死鲸的方法很简单。当它们面对着海上的“巨无霸”——鲸的时候,沙丁鱼就拼命地向海滩游,而鲸鱼就在后面张开大嘴紧紧地追着。沙丁鱼离海滩越来越近,但鲸鱼却浑然不知。等到巨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事情在极不可能的情况下发生了转变,鲸的巨大身躯在惯性作用下,冲上海滩,沉重的身体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身体很小,它们只需要很少的水就能存活,随着海水的回潮又轻松地返回了大海的怀抱。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斗争中,最终以鲸鱼的死亡而结束。其实,鲸不是战胜不了沙丁鱼的,而是强大的本身带来的缺陷,所以强大的并非都是胜利的主宰,换句话说再强大的事物也有它致命的缺陷。 

蚂蚁的启示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生命一直在爆发着奇迹。一杯水,一缕阳光,一粒种子,一片树叶,一只毛毛虫,一朵花,一丝微笑,几颗雨滴。在生活中,你会很容易看到这样的奇迹:
    洪水如暴虐的猛兽,最终撕开了洪堤。一座村庄顷刻间变成了一片汪洋泽国。受灾的人们聚在堤上,凝望着水中的家园。此时此刻,有人看到一个黑点,一沉一浮,像一个人!后来发现竟是密匝匝紧紧抱在一起的蚁球,一个如小足球大的蚁球!蚁球随波漂流,时而有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像磁铁吸着的铁屑儿剥开去……
    蚁球靠岸了。蚁球一层层散开,像打开的登陆艇。蚁群迅速而秩序井然地一排排冲上堤岸,胜利登陆了。
    蚂蚁是微小的。蚂蚁也是强大的。
    生命本能自身永远不可能创造奇迹。生命原本是脆弱的,但脆弱的生命一旦勇敢地承担起使命和苦难,才显出一种尊严和奇迹,正如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所说:“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所以,感天动地者乃在于生命的精神、在于完全溶入无私的爱里。我们往往却难以达到蚂蚁那种完全溶入爱心的庄严境界。

蚂蚁给我们的启示

蚂蚁幸福地生活着。蚂蚁是最为勤劳的生物之一,它整天东奔西跑,忙忙碌碌,从不疲倦。蚂蚁只要出了洞口,便从不休息,除非死亡。蚂蚁的勤劳是自觉的,主动的,本性使然,只要它还活着,它就会愉快地劳作,劳作就是它的生存方式。蚂蚁从不苛求劳动的条件,只要有空间,有时间、有环境、有群体,它就默默欣然地去工作,义无反顾。谁见过蚂蚁去偷懒,谁见过蚂蚁垂头丧气,怨天尤人,谁见过蚂蚁与同伴攀比谁干多了谁干少了,谁见过蚂蚁油嘴滑舌光说不干,谁见过蚂蚁被监督着去劳作?蚂蚁的勤劳是不含任何虚假成份的。蚂蚁的勤劳带来了种族兴旺。生物学家曾说:蚂蚁是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生物之一,很多生物面临着灭绝,但蚂蚁不会,这是勤劳对蚂蚁的回报。

  蚂蚁勇敢,具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你瞧,虫子身体比小蚂蚁大几十倍,张牙舞爪,凶相毕露,但小蚂蚁并不怕,他们一同扑上去,去撕咬虫子的躯体,虫子奋力反击,左右翻滚,纵使有的蚂蚁被咬死,被压伤,但它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直到把猎物制服为止。自然界有一个法则就是弱肉强食,蚂蚁是天生的弱小者,但它们常常干出“强肉弱食”的大事来。应该说,蚂蚁在生物界,是值得引以骄傲的一族,它们不畏强暴,在强悍的敌人面前,毫不畏惧,而且会发起主动进攻,取得最终胜利。蚂蚁虽小,但确实不能小看。
  蚂蚁还具有一种可贵的牺牲精神。你知道遇到火灾的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下面的描写是科学家们亲眼所见:当大火来临之时,无数蚂蚁抱成一个大大的黑团,迅速向安全地带滚去。外面一层蚂蚁是充当牺牲品的,它们的死却保证了其它蚂蚁的生。你看完这段描写,你能说蚂蚁没有灵性吗?你不觉得对蚂蚁肃然起敬吗?假如没有蚂蚁肯去站在外面的一层,大家各自逃命,那结果会怎样呢?也许,死掉的小蚂蚁微不足道,难道这种牺牲精神也微不足道吗?
  蚂蚁的本性之一是团结一心。蚂蚁从不搞窝里斗那一套,只要出入一个洞穴就是自己兄弟,兄弟之间永远是合作伙伴,而不是敌手,无论干什么事都万众一心。比如,一小蚂蚁,发现一大食物,自己拉不动,于是便有一个二个,直到更多的蚂蚁来帮忙,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谁也不曾留一手或藏奸。把东西搬回家后,大家共同享用,也不会由于分配不公而争吵,大家很有教养,很有礼貌,很讲文明,一团和气,秩序井然。它们虽不研究什么行为规则,但它们拥有天然的行为规则,这规则非常有效,保证公正和秩序,这规则的核心就是蚁性。
  蚂蚁是十分执著的小动物。在它们面前,世界上不存在什么困难,它们不懂得什么是悲观失望,什么是心灰意冷,不知什么叫一蹶不振,它们永远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生存态度。它们不去攀比,不求虚荣,不逐名利,它们追求的是拥有鲜活的生命。蚂蚁不惧怕死亡,因为它们不知死亡为何物,它只知道生存就是劳作,劳作就是幸福。所以蚂蚁永远是欢快的,而没有悲哀,蚂蚁是世界上最为乐观的动物。蚂蚁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蚌的启示

花草、树木、山石、昆虫……这一切的一切,我们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并且很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都很自然,殊不知,在这所谓“自然”的背后,却孕含着无数的奥秘,带给人们许多的启示。难怪真主曾鼓励人们要善于思考,观察天地间的一切。

就拿海洋动物——蚌来说,在它生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突如其来的或大或小的麻烦,在这一点上它和人类有相似之处。

在某一天,或许是在美美地饱餐一顿后,它舒畅地在海底嬉戏,就在它尽情地享受生命之华美的时刻,没想到乐极生悲,一颗沙子钻进了它的肉体,生命的烦恼或者说痛苦由此开始。

多少次它试图解除这个麻烦,它不断地挤压和折磨自己,用各种方式寻求摆脱痛苦的办法。最后,在它不断的挣扎下,那颗粗糙的沙石竟变成了一颗晶莹、圆润的珍珠。

   它曾经是一只痛苦的蚌,而苦难的结果使它成为了一只高贵的蚌。是的,真主的前定是正确的,命运是公平的,没有什么事值得我们抱怨,如果有,那么应该抱怨我们对待生活的方式和面对挫折的方法。

不是所有的生命都能将痛苦结晶成美好,而蚌做到了,包容和改变那粒沙子,最后使它成为自己身体最美好的一部分。

蝴蝶的启示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一直在观察着,蝴蝶在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几个小时过去了……

接下来,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了,看样子它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不能再前进一步了……

这个人实在看得心疼,决定帮助一下蝴蝶: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但是它的身体很萎缩,身体很小,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

他接着观察,期待着在某一时刻,蝴蝶的翅膀会打开并伸展起来,足以支撑它的身体,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

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实际上,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都极其可怜的带着萎缩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远也没能飞起来……

这个好心好意的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这是上天的安排,要通过这一挤压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

有时候,在我们的生命中需要奋斗乃至挣扎。如果生命中没有障碍,我们就会很脆弱。我们不会像现在那样强健,我们将永远不能飞翔……

    我们祈求力量,上苍给我们困难去克服,使我们变得强壮……

    我们祈求智慧,上苍给出问题让我们去解决……

    我们祈求成功,上苍给我们大脑和强健的肌肉……

    我们祈求勇气,上苍便设置障碍让我们去克服……

    我们祈求爱,上苍指引我们去帮助需要关爱的人……

    我们祈求荣耀,上苍给我们创造荣耀的机会……

    从上苍那里,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我们祈求的东西,但我们得到了所有必须具备的东西……

毫无畏惧地生活,直面所有障碍和困难,并充满信心地克服!

 

 

分享:

喜欢

阅读┊ ┊ ┊禁止转载 ┊ ┊打印┊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哲理文章((转载)

后一篇:哲理文章(转载)

评论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哲理文章((转载)

    后一篇 >哲理文章(转载)

    (责任编辑:幽默笑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