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笑话,爆笑笑话,男女笑话,冷笑话-幽默笑话集

幽默笑话网 > 经典文章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经典集成(50篇)(7)

正因如此,当年我们党开展延安整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将三者统一起来共同推进。也正因如此,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进一步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把“三风”作为一个整体来强调。只有“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才能标本兼治、形成合力、取得成效。

学风也好,作风也好,文风也好,归根到底都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就要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不关心群众利益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华而不实的文牍主义,这些不良作风、学风和文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彻底解决。我们要充分估计到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以“三观”正“三风”,以“三风”强党建,这是兴党兴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重大任务。

“一把手”要带头——一论转作风看实效

      转变作风,正在各地带来新变化。有的会议精简了,发言短了;有的调研陪同少了,内容实了;有的为群众办事快了,工作效率高了。这些值得欣喜的新气象,与“一把手”的带头倡导、率先垂范大有关系。

  一种不良风气的形成,往往是积弊甚久、渐演成习,最终成了“老大难”。但正如俗语所言“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作风的转变,风气的革新,“一把手”至关重要。主要负责同志、主要领导机关带头,作风就转得快,改得彻底,坚持得下去。“己身不正,焉能正人”,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转变作风要善于释放上行下效的正能量,发挥“一把手”的表率作用。从自己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从自己改起,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领导带了头,再顽固的积弊,也能扭转。

  作风的转变,不只在形式的变化,关键在有真内容。是在形式上打转还是在内容上深化,是转作风还是作作秀,往往取决于“一把手”的态度。转作风有具体规定,也有明确要求,如果“一把手”不给力,把规定当成“手电筒”,只照别人;把要求变成“口头禅”,光说不练,又如何让其他人心服口服、真转实改?对不良作风,“一把手”不警觉,安之若素、见惯不怪,最终大家也会坦然受之,变成“温水煮青蛙”。

  转变作风,“一把手”责重山岳,必须时时、处处带好头。不动真格,不痛不痒,虚晃一枪,装模作样,还不如不做。如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仅是“只此一回”;密切联系群众,光是“结一个穷亲”;解决实际问题,只是“搞一个典型示范”,那么各级干部也只会“照猫画虎”虚应,最终会让人心凉了、把民心伤了。“一把手”带了好头,改作风才有劲头,树新风才有干头。

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二论转作风看实效

      会议减少了,文件简短了,干部进村入户更勤了,访贫问苦的更多了,排忧解难的更实了……这是百姓眼里的干部作风转变。把干部表现与群众感受联系起来看,才能对作风建设的成效作出客观评价。

  转作风,发力在干部,落脚在群众,核心是增进同群众的感情,重点是解决民生的难题。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因为群众目光是雪亮的,干部作风有哪些问题,工作有哪些不足,都看得一清二楚。因为群众最重实际,有没有办实事、见实效,群众心里都有杆秤。群众对干部和工作满意了,才算是干部作风真转变。群众打了高分,对干部是一种激励;分数不好看,主要是工作做得不到位。这是一种压力,也是进一步改进作风的动力。

  注重群众感受,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多听一听老百姓的愿望,多想一想老百姓的感受,多看一看老百姓的工作状况,多体会体会老百姓生活的艰辛,才会发现问题所在,才会了解群众所盼,转变作风才能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改进工作才能改到百姓心坎上。对群众没有真感情,即便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也想不到一块去。对群众缺乏敬畏心,哪怕走到了基层,也抓不到真问题。对群众需求不上心,把转作风天天挂在嘴上,就还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说到底,转作风就是要真抓实干,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老百姓办事上。

  古人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把群众感受时刻放在心中,转变作风就有了方向,改进工作就有了动力,也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卸掉“弹簧门” 解决真问题——三论转作风看实效

      有网友反映,有的地方的市长信箱、部门留言板,变成了客客气气的“应酬”:回复及时、态度诚恳,“您的意见很好,一定高度重视”云云,却迟迟不见下文,问题被挡了下来、弹了回去。改进作风深入推进,各地各部门都有真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还存在这样的“弹簧门”“玻璃门”。

  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了,但事却仍不好办,或者不真办,问题被拖了下来、群众被推了出去。轻车简从、访寒问暖,但却没有抓真问题、出真成果。这样的“弹簧门”、“玻璃门”,把转作风变成了“作风秀”,本身就是需要转变的坏作风。

  有这样那样的“门”,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回答好“为何转、为谁转、怎么转”的问题。中央力倡改进作风,群众也高度关注作风问题,在这样的情势下,一些人把转作风当成了虚应之策,专做些表面文章,导致一些地方转作风,形式大于内容、面子大于里子。

  卸掉“弹簧门”,关键是要解决真问题。各级干部要把改作风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结合起来。调查研究要出成果,不能就是“隔窗看景、走马观花”;联系群众要有实效,不能光是“到下面走走、到地里转转”;解决问题要见真章,不能满足于“树个典型、搞个示范”。

  转作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更好服务于民。“为转而转”,只会让群众更加反感。改进作风,各地各部门务必改到深处,转到实处,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改作风不能一阵风——四论转作风看实效

      改作风,正在积累正能量。在一些地方,有的干部下乡自带饭盒,有的驻村与农民同吃同住,有的考察调研不惊动下级机关。但也有人担心,改作风会不会只是一阵风?

(责任编辑:幽默笑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