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20余年家庭日记见证生活变迁
时间:2013-12-07 12:49 来源:www.sisaneryi.com 作者:四三二一 点击:次
八旬老人20余年家庭日记见证生活变迁 提示 你还记得当年珍藏的日记吗?你还在坚持写日记吗?翻开东汪村89岁的杨俊英老人20多年的日记,里面有流水账,有生活琐事,也有“大事记”。那么,是什么使得杨老坚持记着这种从单个看来似乎毫无趣味的生活流水账呢?带着疑问与好奇,本报记者拜访了杨俊英老人。 ■本报记者 侯彩霞 文/图
杨俊英老人在为村民剃头 一把小刀 89岁杨老刀法娴熟免费剃头 走进东汪村杨俊英老人所住的小院,地道的农家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 听说记者来了,今年89岁的杨俊英老人从屋里走出来。孙子杨胜波上前去扶杨老,老人摆摆手说,“不用。”杨胜波把拐杖递给爷爷,老人手拄拐杖走下台阶。 今年89岁的杨俊英老人虽然手拄拐杖却不用人照顾。杨胜波说,“爷爷不愿给儿孙添一点麻烦。” “年轻时就给村民剃头。”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老人是个热心肠,经常义务为村里老人剃头。 正说着,村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请老人给他剃头。杨俊英先为老人洗了头,然后拿出那把年轻时就为村民义务剃头用的刀。 只见老人刀法娴熟,不到十分钟就剃好了。 “爷爷手脚利落,头脑也很灵活,还有个记日记的习惯。”杨胜波曝料说,爷爷常常是想到的事就记下来。 一本本日记 “笔耕不辍”记录生活变迁 “星期六组长建周说礼拜一要检查。”、“今天很早就起来扫,因市内检查。”…… 上述内容日期分别为1988年10月8日、1989年1月1日。 杨俊英老人自1988年起,坚持写日记,可谓“笔耕不辍”。八十多岁还腿脚灵便已经令人艳慕,坚持二十多年写日记则更是让人钦佩。 杨老回忆说,最开始的日记都没有保存,看到的这些日记是他参加工作以后的。“日记就是写给自己的,等想不起来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就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挺有意思的。” 记者翻阅杨老的日记,字迹工整,每一笔都记录了老人当天的生活、感悟或者身边事,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 “我是1986年8月22日来绿化队上工。”、“1997年8月6日,又很热,给老姚剃头,他给我拿了几个馒头,我能要吗,此人很厚道是好人。”翻看杨老那厚厚一摞日记本,犹如现在人们每天在睡前所发的一条微博日志。生活中的花草树木、村里的大事小情、每天的所见所闻……总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他日记的来源。 一沓账本 见证时代发展 杨老的日记如今已经发黄,里面除了“生活流水账”,就是“全家收支情况”,第一本日记本的背面还记 有账单,清楚地记载了1988年以来家中的财务收支情况。 “1988年10月28日,到队里开支,分了81元。”、“1988年11月29日开支88元8角,还思令娘12元。”、“1988年12月6日买棉鞋一双6元。”、“1988年12月9日,买麻糖1斤,2元3角、猪油3斤,4元8角。”……杨老所记的这些账目,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消费水平及物价的变化。 杨俊英老人一直用日记记录着自己,也记录了这个村庄乃至时代的变迁。 “那个年代生活困难,什么都要精打细算。”杨老感慨地说。 一副对联 描述幸福生活 “我爷爷就好记日记,家里、村里、单位大事小情他都记着。”杨胜波说,可惜日记丢了一部分。 “写日记最简单,也最难,难的就是坚持,每天不一定写多少,但是每天必须写。写日记已经是习惯了。”老人说,这么多年的日记是他多年来积累起来的一笔精神财富。 “现在爷爷记得少了。”杨胜波说,老人岁数大了,再者现在生活好了,很多芝麻小事都不值得老人再记了。老人每天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吃完饭晒晒太阳,给老人剃剃头,生活安逸而充实。 “早起糊糊中午面、晚上熬点小米饭,干粮吃完汤喝清、睡觉肚皮展绷绷。”这是杨俊英写的一副对联,横批是“心满意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