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笑话,爆笑笑话,男女笑话,冷笑话-幽默笑话集

幽默笑话网 > 冷笑话 >

冷笑话创始人草根微博奋斗记 开始转战微信

  30岁以下创业新贵:伊光旭

  出生时间: 1986年1月

  籍贯: 福建

  教育背景: 解放军理工大学退学

  创业城市: 厦门

  创业次数: 3次

  首次创业年龄: 24岁

  微博让伊光旭成了草根英雄。现在他又瞄准了微信。

  不是只有美女才会被搭讪。各种活动上,伊光旭就经常被搭讪,甚至被团团围住。

  听说眼前这位就是“冷笑话精选”的博主时,对方会“哦”一声作恍然大悟状,表示久仰大名,之后忍不住跑过来三言两语介绍自己的产品,再报上自己运作“官微”的困惑,与伊光旭探讨一番。此时这位1986年出生、个子不高的福建男生,人气比美女还高。

  在潜意识中,那些人也许会纳闷:所有人都玩微博,凭什么伊光旭这小子玩得这么好,还把它玩成了生意?

  而且生意还不小。他手里目前有二三十个微博账号,最知名的当属在新浪微博上有1060万粉丝(截至2012年12月20日)的“冷笑话精选”。他不光是微博大号拥有者,他创办的厦门飞博共创网络有限公司(下简称“飞博”)也为企业做微博营销,一些他不愿透露名称的数码产品、快消品品牌(你可以在微博上很容易地看到它们)主动找来请他运作,美丽说等IT圈最红的创业公司也邀他做幕后推手。自然而然地,他的第二战场正在延伸到微信。打开李开复的微信,你会看到一个李开复自己的“站点”,最末一行小字“飞博inside”。

  “站长之王”蔡文胜投资了伊光旭这个社交媒体时代的“个人站长”。与两人都相熟的朋友评价,伊光旭和蔡文胜相差16岁,很多创业理念却异常相像,蔡文胜对他寄予厚望。

  把这些光环去掉,其实他也只是个刚创业两年的小男生而已。造型上花了点心思,蓄着诙谐的小胡子;名片也有些小心思,正面是大头照,背面还印上了一个后脑勺。

  草根英雄惺惺相惜

  厦门IT圈是蔡文胜的“兄弟连”。他所投资的同步推、美图秀秀、欣欣旅游等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兄弟单位。这帮创业者紧密团结在一起,互动频繁。

  2010年,同步推CEO熊俊认识了伊光旭,后者刚被蔡文胜游说到厦门。1982年出生的熊俊和他打了个招呼,欢迎他正式加入江湖,聊过后,觉得这位老弟挺有本事。回到公司,熊俊和大家侃起来:哪位同志想做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大咖?办法可以告诉你:找到行业最红的论坛,从第一帖到最后一帖,全部认真看一遍,这样你会了解到论坛为何兴衰。当年蔡文胜就是把互联网上比较大的论坛扫了一遍,从第一篇帖子看到最后一篇,对各论坛分别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心里全都有数。

  熊俊相信伊光旭能成为大咖。他发现伊光旭早期玩微博的方法像注册域名一样:注册一堆账号,发无数条内容,把其他微博大号的所有内容看一遍;为了吸引大号注意,每天大半夜忙活,大清早去抢沙发。这俨然就是十几年前蔡文胜的思路,连那股背后悄悄努力的劲头也像。

  创业初期,伊光旭囤了不少账号。他曾经注册了一堆和冷笑话相关的账号,因为“自己就爱好冷笑话这口”,同期发布内容,看哪个名字有走红潜质;又注册了一堆和品牌、商户相关的账号,幻想那些公司会在微博最火爆的时候,像买域名那样,把账号回购过来,却杯具地发现人家已经变成了“蓝V”,或者干脆另取一个名字;微博上大家调侃“马英九”,他注册了个“马英七”,在1万个粉丝就能上top草根排行榜的时期,“马英七”一下就冲到2000个粉丝。

  而且,他几乎无时无刻都在发微博,或者读其他人的微博,留意每个人的口味。“最后我再提炼出一个综合口味。”

  伊光旭总对别人说,自己就是在制造“农夫山泉”。同一个水源,改良一下放到市场上就能火。同样一个内容,老的笑话不好笑,要优化笑话的口味,玩文字游戏,才有爆笑效应。后来,“冷笑话精选”脱颖而出,再后来,竟然有广告商找他打广告。

  熊俊评价:“你不光得看无数帖子、微博,之后还得思考,为什么事情会往这个方向发展。我感觉到伊光旭对事情很有洞察力,这需要一点一滴地培养,不是天生的。”

  未必每个人都愿意使用土办法。熊俊曾被李开复拉到创新工场。“在创新工场的眼里,我们当年在厦门做同步推已经是比较草根的。但再跟文胜、光旭相比,我又太洋气了。”

  伊光旭和蔡文胜的另一个共同点是喜欢看人物传记,伊光旭在上学时就看了一百多本。现在这仍然是他们二人的共同爱好,蔡老大比他更爱分享阅读心得。

  真正的草根英雄,彼此间绝对惺惺相惜。2009年,伊光旭边做电商网站边玩微博。他想认识一些知名投资人,开始私信搭讪那些几十万粉丝的企业家,把微博当做一个免门票的投融资对接场所。但他分析过,自己默默无闻,大人物和大机构不适合自己。

  蔡文胜在2010年4月15号开通微博,伊光旭关注到他,很想结识。首先,这是一位福建老乡;第二,他投资的很多公司伊光旭都听说过;第三,听说他的故事还挺传奇的。“就像在一大堆人里面看到一个大美女,我当时是在一大堆人里面看到一个感觉靠谱的投资人。但他有点太大牌了。”

  蔡文胜还真的关注他了。先是腾讯微博,然后新浪微博,伊光旭又找借口继续跟进,说久仰大名,自己想买个域名,特来请教。蔡文胜不但很快回复了,还把自己的QQ号留给伊光旭,让他找自己投资的“易名中国”CEO孔德菁,顺便把孔的电话也给了他。

  伊光旭受宠若惊,激动不已:“我一看这么牛啊,一个大佬把我介绍给了另一个大佬!找对人就是不一样!”然后他定了定神,进一步套磁。10分钟后,蔡文胜亲自打过来电话,还约他在北京见面聊聊。

  之后伊光旭和蔡文胜在北京见面“拉家常”,后者提出在厦门再见一面,谈谈正事。在厦门,伊光旭思考了5分钟,决定搬家过去。“我觉得蔡文胜这人挺神的。第一是,作为一个天使投资人他比创业者更主动。第二是他判断事情的能力足够敏锐,他很容易看懂项目,别人听90%才能懂,他听40%就领悟到,而且他好像一下子看透我这个人了。”

  熊俊回忆,去厦门那次是伊光旭头一回坐飞机。伊光旭大学没毕业,读到大四退学,老婆是他的同学,2010年陪他来厦门创业时已经怀孕。

  “要说我和文胜是否有相像的地方,”伊光旭说,“我觉得有,而且可以概括出来:我们在做事之前会做很多功课,了解市场,希望创造一个比之前最好的更加好的产品。办法很简单,先关注别人怎么做,比别人多做半步,这就行了吧?”

  一位曾与厦门互联网圈打过交道的创业者说,相比北京、杭州与成都,厦门这些互联网创业者看上去都不是同一个类型,给人感觉奇奇怪怪,有点像临时拼凑成的,但共同特点是,做出的产品很叫座。伊光旭喜欢厦门,一是人不浮躁,二不吹牛,三不挖墙脚,他们彼此做的事情也并不重样,不爱跟风,不会把硅谷模式当做统一模板。每天从家住的小区大门出去,前面人都会帮后面的人拉一下门,这让伊光旭感到温馨。厦门离他的老家南平并不近,开车要8个小时。儿子放在南平,他和老婆出来打拼。不过老婆主要赋闲在家。“她很喜欢现在的状态。骨子里我还是有一点大男子主义的。”

  “虎口拔牙”爱好者

  在微博上运营大号之前,伊光旭在豆瓣玩小组。没错,这么一个以文艺范儿、纯净著称的社区,被伊光旭用来“练手”了。

  “我敢虎口拔牙嘛!”伊光旭说。

  其实他在用对成功的强烈欲望来为自己壮胆。从大学时阅读海量名人传记这一点,你能看出他对成功有多么渴求:心不在焉地上大学,一心只想做自己的事业,迫不及待地准备小试牛刀。

(责任编辑:幽默笑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