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会员!在线投稿,发布笑话,分享快乐!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幽默笑话网 > 经典文章 > 文章内容

对于“红色经典文章”的听课感悟

作者: 幽默笑话网 来源: www.ymxhw.com 时间: 2013-11-26 阅读: 在线投稿

听《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自在乾坤”是张祖庆老师的博客名。曾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自在”的解释是自由;不受拘束。“乾坤”的解释是象征天地、阴阳等。那“自在乾坤”究竟是何意?词典上没有连在一起的注释,但听了张祖庆老师的课和他的讲座,我对此产生了些遐想。短短半天时间,张老师留给我们的却有很多很多……

    《狼牙山五壮士》原文标题为《棋盘坨上的五个“神兵”》,发表在1941年11月5日的《晋察冀日报》上,后根据晋察冀军区训令精神改名为《狼牙山五壮士》,新中国成立后长期被作为范文选入小学语文教材。这是一篇负载着几代人情感的经典的革命传统题材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崇敬与颂扬之情。文章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面对这样一篇情感表达强烈的红色经典课文的课文,如何处理好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情感熏陶感染的关系?使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文本世界贯通起来,被红色经典所感动?  曾经福建的黄国才老师已经对张老师执教的这篇文章有了很深刻的解读。我在这里仅谈谈个人的一点感悟,与大家共勉。

    1、文本关注真

    革命传统的课文往往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学习此类课文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要让孩子们利用有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缩短心灵距离。张老师开头就做到了这一点。先由单元主题引入到怎样收集资料?再引出关于“抗日战争”学生们收集到了那些资料?结合学生的交流及时交给孩子们学习记录查阅的资料方法,从而展开课文讲解。这种导入方式不仅形式新颖独特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该如何收集资料,随时注重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培养。

    2、朗读训练实

    朗读能让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在张祖庆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的课堂上,没有纠缠于一个词或一句话,也没有变化着多种形式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毫无目的地读。给听课老师留下深刻印象是老师的范读,他雄浑厚重的声音把我们都带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深情并茂的朗读激起了我们心底的爱恨之情。

    同时,张老师特被强调:此类文章,经常采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的英雄人物形象。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读中明白,写五位壮士,处处不离写敌人,且所选用的词语从感情色彩上考量,褒贬对比强烈,使学生在不断地对比读词、读句中感受到了壮士的勇猛、豪迈。张老师这节课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每一次学生的朗读都应有一个理性的思考,既不盲目跟风,又不固步自封,而是在确确实实的教学目标的需要下,以老老实实的教学态度,丢掉朗读的花架子,让朗读教学真正丰满起来。

    3、写作点拨巧

    张老师这节课的另一亮点是:在阅读中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群像中突显个像,以个像丰富群像的内心世界。教学的依据是课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既描写五位战士群体行动,又刻画五位战士个体行动的特点,在学生充分揣摩、推敲、感受、理解“法”的基础上练一练、仿一仿、写一写,张老师做得很到位。张老师“给”足了学生写作的时间,让学生观摩课文插图——五壮士屹立顶峰的“浮雕”,想像壮士的内心,选择其中之一或多个写出来。从台上展示创作的学生看,学生不仅读懂了,更“懂读”了;不仅感受到文字的美,更接受了文字蕴含的思想教育,这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应有之意、实践之法。读法也好、写法也好,都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内化为能力了。

    4、颠覆传统教学、淡化仇恨

    阅读文本,如果只是对文本的全盘接受,而且是没有任何过滤的接受,我们便成了一个只能被动存储的容器。张老师颠覆了传统的教学,采用了淡化血腥的文本解读方式,不再聚焦战士们的英雄表情,而是着力解读战士们做了三次选择所表现出来的舍身亡国的精神,并将现代社会的孩子与历史真实的故事进行了时空的链接,还原了葛振林、宋学义还活着的真相,并且在五位战士跳崖的地方,日军向战士们集体敬礼。这样的大胆取舍,拓展了很多跟语文有关的背景资料与故事内容,丰富了课文内容,同样令听课的老师们也大开眼见。

    5、不是结束的结束

    张祖庆老师的课后延伸很有意思,他让学生思考如果将来重新编写教科书,要不要把两位壮士的幸存和日军向战士们致敬的场面写进去?引发孩子们对历史的深度拷问。其实历史是人类的记忆,但不同时期或者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解读,所以我更喜欢“尊重生命”那个版本,在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烈之后,生命的尊严和珍贵对于今天的孩子也许更有现实意义。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最让我眼睛一亮的就是这看似简单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问题空间。其目的在于让孩子对这个故事的重新衡量来检验、更新孩子的生命意识。在人文价值方面,发展孩子的精神世界,健全其人格,丰富其心灵,这是张老师的立场。他看到语言与精神、语言与人的一体性,这也正是张老师眼中有人的真实体现,更是红色经典教学的核心所在!

                                                                                       

    我们还聆听了张祖庆老师《以生为本,穿越文本》的讲座,想必大家还萦绕于耳。张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老师在面对文本时,我们应该以不同的视角来读文本,如读者的视野——当好第一读者、作者视角——作者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编者的视角——编者安排此课的目的是什么、儿童的视角——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教者的视角——实现实现多重视野的融合五个角度来读文本。其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批判的目光,辩证地看待问题。我们教育学生质疑,其实我们自己也应该有质疑的意识,教育的发展其实也是在批判中不断进步。

  • 上一篇:中华经典文章读后感
  • 下一篇:必读郭一平经典反腐文章
  • 相关阅读

    发表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