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会员!在线投稿,发布笑话,分享快乐!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幽默笑话网 > 人生哲理 > 文章内容

几篇很有哲理的文章

作者: 幽默笑话网 来源: www.ymxhw.com 时间: 2013-12-01 阅读: 在线投稿

 

当人生进入黑夜 

一鸣

    有一个年轻人,在路上与他在求学时期的老师巧遇,老师关心地询问年轻人的近况。年轻人将自己从离开学校到进入目前的公司之后,所有遭遇的不顺利情形,一五一十地对老师尽情倾诉。 

    老师耐心地听着年轻人的抱怨,好不容易等到年轻人告一段落,才点点头说:“看来,你的状况似乎不是十分理想。不过,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想过要改变这种现状,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呢?” 

    年轻人急忙回答:“我当然想要过得更好呀?老师,有什么诀窍吗?” 

    老师神秘地笑了笑:“的确有诀窍,你明天晚上若是有空,到这个地址来找我!”说着,老师递了张名片给年轻人。 

    第二天晚上,年轻人来到老师的住处,那是在市郊的一处简陋平房。老师看到年轻人,高兴地在屋外摆了两张凉椅,要年轻人坐下来陪他聊天、看星星。老师扯东道西地和年轻人聊了半晌,年轻人毛躁起来,急着要老师告诉他,如何方能使自己过得更好。 

    老师微笑着指着天上的星星说:“你可以数得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 

    年轻人抓了抓头:“当然数不清了,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老师望着年轻人,语重心长地道:“孩子,在白天,我们所能看到最远的东西,是太阳;但在夜里,我们却可以见到数不清的星星。我知道你的处境不顺利,但若是年轻时便一帆风顺,终其一生,也只不过看到一个太阳;重要的是,当你的人生进入黑夜时,你是否看到更远、更多的星星?” 

 

 

人与猴 
著/王洪亮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勤奋和懒惰只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既要看到它们各自的优点,又能指出它们的缺点,这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正确态度。

  某人捉住了两只猴子,他打算把它们训练成会表演的、能够帮他赚钱的猴子。

  他准备了许多桃子。先是训练它们翻跟头,翻一个就给一个桃子吃。其中一只猴子翻得特别起劲,因此吃到了不少桃子。另一只则不然,既不翻跟头,也不吃桃子,用鞭子抽它,它也不翻。如此这般训练了若干天,翻得好的那只猴子,由于桃子吃得多,膘肥体壮,皮毛放光。那只宁可饿着也不翻跟头的猴子,却皮包骨头,无精打采。某人看着来气,就把它赶走了。

  于是那只猴子在野外就精神了起来,活蹦乱跳地爬树摘桃子和其他野果吃。

  那只会翻跟头的猴子则让主人牵扯着走街串巷翻跟头。

联系现实 发散思维

赏析/苏晓冰

  这则小品文寓意之深,对读者的启迪当不逊于千百万字的“大作”。我读了直觉得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

  作品所写的两只猴原来是一样的——被人捉来驯养的。一只猴子为了能吃到桃子而听从“主人”的命令指使,另一只猴子则叛逆于主人。最终是叛逆主人的猴子饱受饥饿和疼痛折磨之后,终于拾回了自由——回到了野林;但顺从“主人”的那只猴子只得天天听人使唤,为人卖力——走街串巷翻跟头。文章表面看来只是平平实实的故事,慢慢品味起来,觉得其蕴含的哲理相当丰富。全文仅 260 字,却显得短小精悍,底蕴丰厚充实,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述了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是“空白”艺术。“作品如冰山,露在水上的只有八分之一的,其余的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这是文学的最高境界。作者所写的“八分之一”是极具典型的冰山一角,让你从中想像出两只猴子的性格及人们对它们的态度。不同人的思维、观点不同,在参与作品的再“创作”中,你会思之得之,当你的想像和作者的构思相吻合时,你对作品的内涵理解就更深。正是巧妙地运用了“空白”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才会如此之大。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是提倡要勤奋、卖力,懒惰则被人们视为一种坏的行为习惯。但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勤奋和懒惰只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既要看到它们各自的优点,又能指出它们的缺点,这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正确态度。有时盲目地勤奋付出,没有自己的目标,只是听人指挥,任人使用,到头来最多也只是一头“牛”,吃亏的是自己;适当地“偷懒”,集中精力向追求的最终目标进攻,往往不失为人生的一种明智选择。

 

半 部 书
 
徐全庆 
 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


 84 岁的兰帕德感到自己不行了,他让家人请来全城最著名的牧师霍华德,他要向上帝作最后的忏悔。 

 兰帕德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作家。从小学到大学,兰帕德的作文一直是全班最好的,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读给同学们听,也有不少时候,他的文章出现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和校报上,甚至有两篇发表在全国知名刊物上。兰帕德相信,只要他努力, 30 岁前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全国知名的作家。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梦想写出经世不朽的作品。遗憾的是,后来,他突然迷上买彩票,一天到晚对着一大堆数字研究来研究去,最终把写作给耽误了。 

 兰帕德也曾深切地懊悔过。那是在他 52 岁那年,他的一个中学时代的同学,一个曾经对兰帕德佩服得五体投地、经常把兰帕德的作文当范文读的同学,有一天把自己写的第 13 本书送给兰帕德。兰帕德忏悔道:“那一刻,我懊悔极了,我痛恨自己为什么没有去写作。” 

 霍华德牧师问道:“那你为什么不从那时起开始写作呢?” 

 兰帕德脸上现出十分痛苦的神情,因为这正是他几十年来最懊悔的事情。接到老同学赠送的书的那一刻,他是想从那时起开始写作的,但他觉得年龄大了,何况身体又不好,没有多少时间了,不会再有什么成就了,于是他最终放弃了这种打算。 

 兰帕德接着告诉霍华德牧师,他 65 岁那年,得了重病,生命垂危,他深深叹息自己没有在 52 岁那年开始写作,否则,有 13 年时间,他一定可以写出不少东西。他说,他没想到老天会给他那么多时间,否则,他一定会好好利用这些时间有一番作为。 

 “那你为什么不从那时起开始写作呢?”霍华德问。 

 兰帕德又一次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那时,他曾经好多次想过,如果时间再往前倒回去 10 年,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开始写作的。但他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 65 岁的老人了,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他不可能再有任何作为了。于是他虽然常常叹息,但却仍然没有开始写作。 73 岁那年,他的老同学再次给他送来一本自己刚写的书,并且问他,你有那么多时间,为什么不试着写点东西呢?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里说,我已经快死的人了,还能写出什么东西呢?就这样,在一天一天的懊悔中他活到了现在。如果当时他知道自己能活这么久,他一定会从那时起开始专心致志地写作,他相信,那样,他仍然有可能取得不小的成就。而现在,他只能把永远的遗憾留给自己了。 

 听完兰帕德的忏悔,霍华德说道:“其实你并不是不能当一个作家,而是你在不停地懊悔中放弃了当作家的希望。仅有懊悔是绝对不够的。如果你还想当作家的话,那么,就不要再懊悔,不要再犹豫,从现在开始,拿起你的笔吧。” 

 “我就要死了,还行吗?”兰帕德不相信地问。 

 霍华德郑重地点点头说:“我以上帝的名义告诉你,行!” 

 兰帕德的眼里放出了一股亮光。霍华德刚刚离开,他就提起了笔。以后的三个月里,他不停地写作,一直到他去世。但是,他的这本书只写了一半,为他的人生画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

  • 上一篇:成功立志哲理文章
  • 下一篇:求一篇关于微笑的哲理文章!急求!!
  • 相关阅读

    发表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