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会员!在线投稿,发布笑话,分享快乐!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人生哲理 > 文章内容

蕴含哲理 彰显智慧

作者: 幽默笑话网 来源: www.ymxhw.com 时间: 2014-02-07 阅读: 在线投稿

 

 

蕴含哲理  彰显智慧——哲理类文章导读

[ 2007-4-28 20:10:00 | By: 何建荣    ]

 

五、哲理篇
  蕴含哲理 彰显智慧
  ——哲理类文章导读
  哲理,是感悟的渗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哲理蕴涵类话题作文有利于考查广大考生的思维品质与写作能力(包括审题能力),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热点。
  2004 江苏提供“山给人以沉稳,水给人以灵动”两句富有哲理的话,给所有考生以思考的起点与思考的方向,也给考生以思考的自由空间 。
  2005年江苏题为: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 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以此为话题,写一篇八百字以内的文章,题目自拟。 这道题就是一个人生哲理命题,可以使人想到完美与残缺,想到起始阶段要迈好关键的第一步,在过程中要追求充实丰富,在结尾阶段要画上圆满的句号。
  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江苏卷作文题目是: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大家一看就发现:提示语本身就富有哲理性。
  由此可以看出,哲理与高考题的关系。
   下面请看《语文报》上的一篇文章,进一步体会哲理与高考作文的密切关系。《文题背后的哲理》:高考作文题往往通过某种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让考生悟出点哲理来,因而用哲学观点审题是把握好作文脉搏的一条捷径。
  习惯(1988年)——一分为二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二者是互相转化的,好的一面可能变成不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可能转变为好的一面。据此,就能确定写法:由坏习惯转变成好习惯;就能确定中心思想:坏习惯,害人害己;好习惯,利人利己。
  就第一个小姑娘同她妈妈的对话“这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发表议论(1990)
  ——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分析,就会悟得,不能因一根刺刺了手,就认为“这是个坏地方”,据此,便可确定写作角度:不能以偏概全;以主与次的关系来审题,写作角度就是看问题应看主流。
  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1991年)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近墨”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某个人的意志不坚定,就有了“黑”的结果。如果选后一题,内因应改为“某个人的意志坚定,不同流合污”,就有了“未必黑”的结果。
  梧桐树下的父亲与儿女的对话(1993)
  ——涉及的哲学观点是新陈代谢。可审题为老树皮毫不留恋地把位置让给了新树皮,新树皮也勇于代替老树皮的位置,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到老树皮已不能或很少能做到的事。
  尝试(1994年)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想到这个,就很快得出写法:由尝试做某件事而悟出一个什么道理,或者用某种理论指导自己尝试,最后获得了成功。
  鸟的评说(1995年)
  ——涉及的观点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任何事物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局限性)。可审题为:既要看出别人的优点,又要指出别人的缺点,不能一味采取挑剔、批评态度。
  心灵的选择(2002年)
  ——联系的观点: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登山者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选择了救人,实际上也救了自己。可为这个话题作文立意为“在关键时刻,选择助人能获得心灵上的丰收,体现出一种人性美”。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3年)
  ——“认知”这个词本身就是哲学术语。根据“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这个提示语,我们可以把这个话题理解为“感情亲疏”影响人一分为二地认知事物,这样一界定,就不会出现跑题现象了。
  综上所列,不管是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都可以用哲学观点来审题(审范围、审立意),用这个方法,既快捷又不会偏题。如果写记叙文,在结尾用这个道理来点题,就能起到深化主题和给人以理性思考的作用;如果写议论文,用哲学观点来分析问题,就会使论述全面而深刻,不会流于肤浅。
    
  机会永远等不来
  
  佚名
  
  我们总习惯于做事三思后行,一再告诉自己要稳妥,时机不成熟,等等再说。其实,机会永远等不来,而是要敢于去干,敢于去创造才能获得机会。
  见过教练教学生游水吗?教练在案上讲了无数遍理论,学生一到水里全忘了。于是教练干脆手拿一根大竹竿,让学生先喝几口水,看见学生想靠岸就打、就推,硬是让学生游到深水处。一来二去,危机中学生很快便会游了。
  会游了的学生再回想老师讲的游泳理论,技术就有明显提高。
  讲一个比较精典的案例,成功者是从来不等待时机成熟的。
  “1921年6月2日,电报诞生整整25周年。美国《纽约时报》对这一历史性的发明,发表了一篇简短的社论,其中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现在人们每年接受的信息量是25年前的50倍。
  对这一消息,当时在美国至少有16人作出了反应。那就是,创办一份文摘性刊物,让人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尽快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这16人中,有律师、作家、编辑、记者,甚至还有一位名叫瑟•麦卡锡的国会议员,他们都认为这类刊物必定有广阔的市场。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都到银行存了500美元的法定资本金,并领取了执照。然而,当他们到邮电部门办理有关发行手续时,却被告知,该类刊物的征订和发行暂时不能代理,如需代理至少要等到明年中期选举过后。
  得到这一答复后,其中的15人为了免交执业税,向管理部门递交了暂缓执业的申请。只有一位叫德威特•华莱士的年轻人没有理睬这一套,他回到他的暂住地———纽约格林威治村的一个储藏室,和他的未婚妻一起糊了2000个信封,装上征订单运到邮局寄了出去。
  从此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就诞生了。到2002年6月30日为止,他们创办的这份文摘类刊物———《读者文摘》已拥有19种文字、48个版本,发行范围达127个国家和地区,订户1亿人,年收入5亿美元。”
  为什么世界上聪明人很多,而成功者很少?是不是因为很多聪明人在已经具备了不少可以成功的条件时,仍在苛求更多的捷径,从而失去了机会。而成功者不会等待万事俱备。在广东,很多发家致富的农民企业家,当初就是靠胆量成功的。是的,那时候,总的大气候好得多,但为什么不是那些学富五车,满脑袋理论的人发财呢?还有全世界富翁中,不少的人包括比尔。盖茨也是学历并不高的人,问题是人家善于抓住和创造机会。
  我在珠江三角洲工作了十几年,经常目睹刚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原来他们中许多人总认为自己已经大学了,应该值几千几千一个月的,要什么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条件。结果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企业是要出效益的,怎么可能白养着你啊。所以就业的机会就少了。其实是没去做,大把的工作需要人做,大把的机会等着你,问题是你敢去做吗?
  当一个人在梦想万事俱备的时候才干时,可能东风往往很难吹起,成功的可能早从他手中溜走了。
  
  简析:机会永远等不来,我们必须珍惜所拥有的去创造,为什么世界上聪明人很多,而成功者很少?是不是因为很多聪明人在已经具备了不少可以成功的条件时,仍在苛求更多的捷径,从而失去了机会,而成功者不会等待万事俱备。这是真实的体验,它给人启迪。
  
  
  
  
  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的前面
  
  海潮
  
  爱好野外旅行的约翰独自一个前往非洲。在浩瀚的沙漠中他迷路了,只带有少量淡水和干粮的他,既要承受灼人的热浪,难挨的饥渴,又要提防随时来袭的野兽以及内心不断滋长的恐惧和绝望。在坚持与放弃之间,他选择了前者。五天后,精疲力竭的约翰奇迹般地走出了沙漠。在咖啡厅里,朋友们好奇地问他是如何走出沙漠的,约翰说:“在那样的绝境中,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只脚放到另一脚的前面。”
    从蹒跚学步的孩童算起,我们在行走中抵达目的地,就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的前面,不停地交替迈动双脚,才能在踏实的行走中渐行渐远,直至抵达终点。同样,人生也是一条布满荆棘坎坷的路径,而在这条路上,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命运的捉弄,困境的包围。但是无论是身处逆境时的失意落魄,身陷厄运后的欲罢不能,还是漫漫求索中的举步维艰,对每一个人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的前面。
    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困难,挫折和痛苦,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叹息也好,恐惧也罢,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在举步维艰的困境中,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还是原地徘徊,坐以待毙?面对这样的选择,信念坚定的人不会屈服于挫折的打击,困境的阻挡,而是以坚定的信念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留心观察,那些创造奇迹的人大多有着坚如磐石的信念,因为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或遭遇不幸,亦能帮助你扬起前进的风帆,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希望,不用努力和进取去接近目标,就想轻易获取成功大多是一厢情愿的事。对于我们来说,人的潜力在被激发之前只是一种状态和可能,而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需要在平时注重点滴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直至摘取成功的桂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一个成功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投笔一次就能功成名就,那也是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使成功的条件和概率大大增强。成功学告诉我们:成功者并不一定比一般人拥有更多的优越条件,只是他们在朝向成功的路上永不懈怠。
    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这是人生的一种状态。它包含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执著追求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斗志。如果人生是一道风景:那么只有在风霜雪雨的路上永不停歇,才能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如果人生是逆水行舟,那么只有在险滩密布中勇敢搏击,才能感受到奋斗的充实;如果人生是一种锤炼,那么只有把握每一次机遇和挑战,才能锻炼一个美丽的人生。让所有的“如果”都从现在开始,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的前面。
  
  简析:道理很简单,但是就是不容易做到。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困难,挫折和痛苦,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叹息也好,恐惧也罢,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在举步维艰的困境中,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还是原地徘徊,坐以待毙?当然重要的是行动。向前走,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的前面!
  
  你不必完美
  
  [美]哈罗德•库辛
  
  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无法要求完美的。我们面对的情况如此复杂,以致无人能始终都不出错。
   好几次,当我必须告诉我的孩子们我在某件事上做错了时,我多害怕他们不再爱戴我。但我非常惊奇地发现,他们因为我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更爱我。比较起来,他们更需要我诚实、正直。
   然而,有时人们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也许我们的父母期望我们完美完瑕;也许我们的朋友常念叨我们的缺点,因为他们希望我们能够改正。而他们难以谅解的是因为我们的过失总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触痛了他们的心。
   这让我们感到负疚。但在承担过错之前,我们必须问问自己,那是否真是我们应背负的包袱。
   我是从一个童话中得到启示的。一个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圆想要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到处寻找自己的碎片。由于它是不完整的,滚动得非常慢,从而领略了沿途美丽的鲜花,它和虫子们聊天,它充分地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它找到许多不同的碎片,但它们都不是原来的那一块,于是它坚持着找寻……直到有一天,它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然而,作为十全完美无缺的圆,它滚动得太快了,错过了花开时节,忽略了虫子。当它意识到这一切时,它毅然舍弃了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回的碎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正是失去,才令我们完美。一个完美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可怜的人,他永远无法体会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觉,他永远无法体会爱他的人带给他某些他一直求而不得的东西的喜悦。
   一个有勇气放弃他无法实现的梦想的人是完整的;一个能坚强地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的人是完整的——因为他们经历了最坏的遭遇,却成功地抵御了这种冲击。
   生命不是上帝用来捕捉你的错误的陷阱。你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成为不合格的人。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纪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天。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
   当我们接受人的不完美时,当我们能为生命的继续运转而心存感激时,我们就能成就完整,而别的人却渴求完整——当他们为完美而困惑的时候。
   如果我们能勇敢地去爱、去原谅,为别人的幸福而慷慨地表达我们的欣慰,理智地珍惜环绕自己的爱,那么,我们就能得到别的生命所不曾获得的圆满。
  
  简析:题目富有哲理,内容详细,论证有力。“也许正是失去,才令我们完美。一个完美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可怜的人,他永远无法体会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觉,他永远无法体会爱他的人带给他某些他一直求而不得的东西的喜悦。”所以,我们不必完美。
  
  

 

| | 引用通告 | 编辑

 

  • 上一篇:健康向上 振奋精神——思想健康类文章导读
  • 下一篇:江苏南通07中考优秀作文
  • 发表评论:

  • 上一篇:【哲理寓言】独一无二的玫瑰
  • 下一篇:帮我找关于哲理的文章,小故事,要带感悟的?还有一句名人名言,也要带感悟滴?谢谢啦
  • 相关阅读

    发表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