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会员!在线投稿,发布笑话,分享快乐!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幽默笑话网 > 情感美文 > 文章内容

初中生最喜爱的百篇美文:记叙篇(一)

作者: 幽默笑话网 来源: www.ymxhw.com 时间: 2014-02-09 阅读: 在线投稿


【一】

好望角

文/连俊超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

  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

  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的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选自《读者》2009年第5期)

【心灵感悟】

  老人盼了一辈子好望角,最后猛然发觉,自己就生活在“好望角”。在追寻“好望角”的过程中,老人历经生活的沧桑,有九死一生的战火烽烟,有骨肉分离的彻骨之痛,但老人依旧能“清澈如水”,这是何等的超然,达观。直面生活,超越自我,这就是进取的人生!

【二】

优雅的离别

文/梅玉荣

  2008年岁末的一天,开心辞典节目现场。与王小丫对坐的是一位有着美丽卷发的时尚女子,她一脸笑容,正在认真答题。

  她叫臧涛。答题过程中,通过小丫的介绍,我了解到这样的情况:33岁的臧涛不幸患上乳腺癌,做了乳腺切除手术后不久,丈夫与她离婚。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下,她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化疗。然而到了2008年底,癌细胞已经残忍地扩散。坐在台上的她,生命已开始倒计时!然而,就是这个美丽而坚强的女子,那么从容与淡定,她毅然放弃治疗,并做出了一个让人敬佩的决定: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臧涛顺利答对六道题目之后,获得了央视送的一份大礼:一台小巧的笔记本电脑,她把它送给自己年仅十岁的活泼可爱的儿子。在节目现场,她与答应为她做角膜手术的姚小明博士见面,并当场签署器官捐献协议书。她的举止落落大方,笑容优雅从容,丝毫看不出是个重症患者。臧涛表示,如果可能,她希望自己的眼角膜能够移植给一个小孩子和一位老年人,她说,小孩子的生活刚刚开始,需要光明,而老年人能在有生之年看见世上的一切,心中不会留下遗憾。

  当小丫赞叹她的头发漂亮时,她笑着说:“前一段化疗时,头发掉得一根都没有了。重新长出来后,我立即去烫了头,我要让自己漂漂亮亮地走。”“我要让自己漂漂亮亮地走”,这句话,让现场无数观众下泪,也让电视机前的我,悚然动容,鼻子发酸,眼睛湿润。

  她说不希望节目现场哭哭啼啼的,但小丫仍是数次哽咽,眼圈发红,小丫动情地说:“看看臧涛,看看我们自己,换个角度想,生活中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自始至终,臧涛都保持着甜美的微笑,坦率地谈论自己的病情,表达自己的心愿,并与自己的亲友团亲密地沟通。仿佛她与小丫所说的其实是别人的故事。相反,在观众席上,有无数人不停地悄悄抹去眼泪。

  我们见证了一个美丽女子与这个世界从容的道别。她优雅的黑边眼镜,她时髦的俏丽卷发,用一种无言的魅力,征服了数万观众。

  旧年与新岁交替之际,一个倒计时的生命,为我们留下一个优雅而深沉的话题。

【深度解读】

  面对臧涛与这个世界道别时的从容与淡定,除了眼角溢出的泪花,更多的是来自心底的感动。33岁,一个生命最旺盛最美丽的年龄,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打击,臧涛选择了坚强,还有朴素的奉献。像文中说的那样,看看臧涛,看看我们自己,换个角度想,生活中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的确,当我们能够洞穿生死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应该如何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让它过得充实无憾。 (隋艳玲)

【三】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文/江湖一刀

  ①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幕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②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偶尔,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那极富母性的音韵,拖得长长久久,悠悠扬扬的,若唱歌一般甜软,轻柔。

  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只是“饭”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清肠寡肚的,吃得让人烦厌了、诅咒了,却还是要吃,得吃。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④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了。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⑤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没。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给你们吃。

  ⑥“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⑦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

【备考训练】

  1.本文标题能否换成《香甜的饭菜》或《我的母亲》?请简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④⑤两段中两次提到母亲脸上“讪然”,请你分别说说两处“讪然”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母亲采用了多种手法,请任选一种进行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远喜/设计)

【四】

天涯明月心

文/张世普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这一走,就是5年。

  母亲看着大学毕业的他许久也找不到工作,脱口说出:“你太让我失望了!”满腹委屈的他夺门而出,暗暗发誓,一定要为自己找到未来。

  他其实并不怨恨母亲,只是想向母亲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在都市拥挤的求职人群中,他几乎迷失了方向,那种无助的感觉时常像丛生的野草一样缠绕着他,吞噬着他的自信。始终磨灭不了的,只剩下一定要让母亲惊喜的那个信念。一年后,他终于寻到一个时机,是一家国际公司征聘出国劳务人员。

  他也曾拨通家里的电话,传来的是父亲沙哑的声音,父亲只是一再说母亲很想念他,希望他能早日回家。他对母亲说在这里生活得很好。他加薪时兴高采烈地第一个告诉母亲,母亲只是沉默。

  当他成为分公司经理,拿到了绿卡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4年多。

  离中秋节还有两个月,父亲打来电话:你回来吧,当初你母亲是无心的,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会因为一句责备而离家出走,而且一走就是将近5年。不到50岁的她,现在已经白发斑斑。你回来吧,你母亲已经后悔了,无论如何也想见你一面。忽然,他的心一阵阵地抽搐,仿佛被刀片划过。只向父亲说了一句我会回去的,就已经泪流满面。

  第二天早上,公司老总打来电话,说是近期海上天气不好,让他提前发货。他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可是船长却说,海上风浪大,很危险,可他不在意。

  海上风浪比事先想象的还要大,航行得非常艰苦。中秋节那天,船终于快要到达港口了,城市的容颜在他视线里越来越清晰。然而,货船的发动机突然熄火,船长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修理好货船至少需要一天,中秋节这天看来大家要在船上度过。

  明月初升,徐徐的海风,夹杂着淡淡的泥土味,迎面吹来,就像母亲的掌心,如此温暖。此刻,他真的好想立刻见到母亲和父亲,可是海水却生生阻隔着去路。突然,在人们的大声惊呼中,他跳入海中,游向岸边。皎洁的月光被粼粼的浪花,撕成了瓣瓣的碎片。

  终于,他看到岸边码头上两个身影,他知道那一定是他的父母亲。精疲力尽浑身湿淋淋的他爬上码头,与母亲、父亲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多么美好的瞬间,可是却经历了那么多艰辛的打磨。他不过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没想到,代价是母亲和父亲鬓边早生的白发。那一刻,他才明白,激情绚烂夺目,只是瞬间,明月静默无边,却能永恒。

(选自《小品文选刊》2008年第20期)

【心灵感悟】

  游子远离,慈母揪心。母亲一句无心的责备,却让儿子出走5年。尽管儿子只是想向母亲证明自己的能力,尽管儿子加薪时第一个告诉母亲,尽管儿子成为分公司经理、拿到绿卡,但母亲只是沉默,因为她想要的只是见儿子一面。文章巧妙地通过父亲将母亲的心愿告诉儿子,使儿子猛然醒悟,有了回家的强烈愿望,作者又特意把时间安排在中秋节,在船快要到达港口时,船却突发故障,又生波折。明月初升,既照着游子,也照着父母,特殊的时节,特定的场景,明月照亮了两代人之间的思绪。海水中,他毫无畏惧地游向对岸,游向母亲,皎洁的月光顿时化成了片片花瓣,包容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 (玲 利)

【五】

铅笔头下的坚持

文/蒋平

  他是一名大学青年教师,但却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性格,让他有着凡人所不及的奇思怪想。他为此养成了一个不良习惯:手心随时握着一支铅笔头,兴之所致,会将所思所想随手记下来,从他的办公室、家庭到实验室,到处都有他“信手涂鸦”的杰作。曾经一度,他被人形容为全校“最不讲究的人”,闹下了不少笑话,这些笑话甚至直接影响到他后来的工作。

  进校第10年,他40岁,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设想,这也是他10年“涂鸦”思想的结晶。当他将设想课题提交学校之后,却遭到了一场无情的嘲弄。大伙都说那是他铅笔头“涂鸦”出来的异想邪说,毫无研究价值可言。别说拨给他科研经费,大伙还要他倒贴卫生费呢。学校不支持,就意味着多年的心血泡汤。这位青年教师不甘心,他决定不改初衷,克服种种困难,又费去了10年的时光,终于做完了自己课题的初步测试,并且通过朋友,将测试成果递交到美国国立研究院。一开始,研究院对他的测试成果很感兴趣,但派人到学校一调查,得知他那些铅笔头“涂鸦”的故事,立刻对其人其事失去了信任。这样,他20年的心血,因为一只小小的铅笔头,又一次被束之高阁。

  一次次被“铅笔头”捉弄,他还是没有气馁。相反,这许多年细致入微的研究,使他越来越清楚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得不到学校和研究院的资助,他便自己想办法,经过东凑西借,自筹资金对试验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4年之后,他再次向研究院递交了已经成型的报告,这一回,研究院不仅批复了他的申请,还向他的“铅笔头”事件表达了歉意。在研究院的支持下,他的成果很快应用于实践。两年后,他在一只小鼠身上试验获得成功。到2007年,这项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基因靶向治疗技术”,他因此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他,就是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这一年,他已是年届七旬的老人。

  蜂拥而至的记者来到卡佩基的办公室,发现他手心还捏着那只给他带来灵感和幸运的铅笔头。言谈之中,卡佩基聊的最多的,不是他的成果,也不是他的荣誉,而是延续了30多年的铅笔头的故事。 (选自《中国国门时报》)

【深度解读】

  这是一篇短小的人物传记,它记写了诺贝尔生理学奖的获得者卡佩基是如何三十年如一日,坚持“铅笔头”习惯的学习、工作方式。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卡佩基都不改变这种习惯,最后终于获得成功。

  人物传记,顾名思义,是要写人物的,是为人物作传的。是不是什么人物都写,或者说,是不是人物的方方面面都去写呢?读这篇人物传记,我们很快就会明白,不必写人物的方方面面,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择取最有代表性的,最能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或特色的一点来写即可,其余的方面完全可以暂时不管,暂时不写。

  如上文,作者只抓住卡佩基的一个习惯写——手不离“铅笔头”,碰到新的所思所想就随手记下来。不管别人对他怎样说,怎么评价,他都始终坚持,毫不动摇,30年后,他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

(李弗不)

【六】

我对善良没有免疫力

赵功强

  戴蒙德是一个独行大盗,因为他的手段非常高明,而且擅长易容术,心理素质又超出常人,所以从来没有失过手。

  这一次,戴蒙德的目标是法国珠宝商朱利安。他在那里发现了一个保险柜,尽管戴蒙德打开过各种保险柜,这一次几经周折却无能为力。他决定明晚接着行动。

  次日深夜,戴蒙德再次试图打开那个保险柜,结果仍然是无功而返。当然,他没有打退堂鼓。多年来,他一直是一个未逢对手的高手,他经常感到孤独,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落寞。

  那个棘手的保险柜在第三天深夜终于被打开了。可是,里面的钱财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多得惊人。里面除了一大笔还算可观的现金、支票外,还有一张名单。

  这张名单是做什么的?它究竟有多重要以至于被朱利安放在那么坚固的保险柜里?后来,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名单上的这三十多个人应该都是和朱利安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可能是他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或者是政府高官。

  戴蒙德有点感激朱利安了。因为名单上每一个姓名后面都注明了地址,无意中为戴蒙德指明了下一步行动的目标。接下来,他将光顾名单上的那些富豪或者官员。他有理由相信,这次巴黎之行,他将满载而归。

  循着地址,戴蒙德前往第一个人的住处。可是,他惊异地发现,自己后来竟然站在贫民区的一间简陋的房间里。里面没有几件像样的家什,更没有他感兴趣的保险柜。

  满怀狐疑的戴蒙德按计划来到了名单上的第二个家庭。他发现自己进入的同样是一个贫寒的家庭。他呆在那里,很想马上搞清楚那张名单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就在他准备离开这家的时候,他在一张桌子上看到了这家孩子的一篇名为《我最感激的人》的作文:

  “我的家很贫穷……妈妈患有艾滋病,我们兄妹都不可能再继续求学……一个叫朱利安的叔叔每月按时给我家寄一笔钱……我们现在的成绩都非常好……”

  戴蒙德的心被深深刺痛。那个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他怎么也没想到,竟是这样一个答案!

  戴蒙德重新光顾了朱利安的家,不过这一次他的心情同前几次来时都不一样,甚至他从事这种职业的三十多年中从未有过这样的心情。他将从朱利安的保险柜里拿走的东西——现金、支票及那份名单连同自己的一部分钱都放了进去。这是他入行以来唯一的一次妥协。

  戴蒙德不久之后被警方抓到,因为他在归还的东西,还有他自己的钱上面留了指纹。

  戴蒙德被判处终生监禁,但是他对采访自己的媒体说,他并不后悔!他说:“如果分析我失手的原因,我只能说,我对善良没有丝毫的免疫力!”

(选自《时代青年》2008年第12期)

【备考训练】

  1.请根据语境说说下列加线字的意思。

  (1)他一直是一个未逢对手的高手,他经常感到孤独,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落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他入行以来唯一的一次妥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蒙德的心被深深刺痛”,你知道戴蒙德的心被什么“深深刺痛”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戴蒙德的这次巴黎之行是不是如他所说的“满载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我对善良没有免疫力”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肖优俊/设计)

【七】

冬天的温度

文/郑向奎

  冷空气突袭,天气骤冷,居民纷纷换穿冬衣。行走在城市街头,满眼都是臃肿的路人,似乎突然之间,街道也变得臃肿起来。裹着厚厚的羽绒衣,行人依然紧缩双手,步履匆匆,不乐意长时间待在户外。

  中午,我接儿子放学,回到小区,见保安身穿大氅,像一尊挺立的石雕守卫在门岗前。儿子问:“他们不冷吗?”我说:“没有人不感觉到冷。”“他们为什么不躲进屋?”“这是他们的工作。”我回答。儿子沉默了。依往日习惯,儿子会有谢谢之类的话,今天却没有。

  走出门岗不远,一阵冷风袭来,为避开风的凌厉,我扭回头,恰巧看到风掀起了保安的衣角,保安的大氅下,套着的竟然只是薄薄的一件毛衣。

  回到家中,儿子把他的玩具一个个藏进被窝,我问儿子捣什么鬼,儿子说玩具也怕 冷,给它们保保暖。一会儿,儿子说:“爸爸, 给保安送些衣服好吗?”我的心颤了一下,我故意问:“那么多保安我们送得完吗?”儿子又说:“小区也有很多人啊,每人送一件,他们能穿很长时间呢。”

  我答应了儿子,从衣橱找出去年的保暖内衣和羊毛衫,陪着儿子走出家门。来到楼下,我让儿子去送,我站在楼角远远看着。儿子双手捧着衣物,走到保安身边,用双手举起。保安愣了,他弄不明白儿子做什么,但是很快,保安接过衣服,夹在胳膊下,空出一只手,庄重而严肃地给儿子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儿子回到我的身边,像完成一件艰巨任务似的欢快起来。下午送儿子去学校时,从保安的眼神里,我读出一种感动。

  下午放学,儿子从学校里带出一个50厘米长宽的纸箱,上面写着:“天冷了,他们却站在寒风中!”回来的路上,儿子担心折坏了它,双手一直捧着纸箱。回到小区,儿子用双面胶粘在纸箱背面,把它贴在门口高处,用手压了又压,保证不被寒风吹掉才回去。

  第二天,我们路过小区门岗,十几名保安列出整齐的队列,由保安队长带领着,齐刷刷向我和儿子敬礼。保安队长说,一个晚上,他们就收到小区居民送来的几百件衣物,三年也用不完啊。感谢,感谢,实在感谢。他紧紧握着我的手,十分激动。

  去学校的路上,寒风依然。我问儿子还冷不,儿子说,天冷,我不冷。

(选自《新民晚报》)

【深度解读】

  小心灵,大胸怀。身着大氅的保安石雕般挺立在寒风之中,大人们步履匆匆,不曾留意,却触动了一颗幼小纯洁的心灵。当孩子用双手在保安面前举起衣服的时候,相信被感动的不仅仅只是保安,还有“我”、小区居民、每一位读者。一颗火种,点燃的是熊熊爱心;一件件衣物,送来的是片片浓情;庄重而严肃的军礼,表达的是对善良的崇高敬意。寒风虽然仍旧,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天冷,我不冷!”



    《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授权中华语文网独家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中华语文网-语文报。版权咨询电话:0351-6378187。

  • 上一篇:在好心情美文站有好心情
  • 下一篇:写给闺蜜的日志情书
  • 相关阅读

    发表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