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笑话,爆笑笑话,男女笑话,冷笑话-幽默笑话集

幽默笑话网 > 人生哲理 >

苏轼哲理诗词研究综述 诗词对联 佛教网 般若文海 佛学文章 佛缘

苏轼哲理诗词研究综述

作者:孙艳楠(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

摘要:我国唐宋时期,诗词发展达到了高峰,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突破性的发展。内容上五彩缤纷,形式上多姿各异。其涉及面之广、表达思想之深。而将视角定格在宋代的大文豪苏轼身上,其哲理诗词非常吸引后辈研究者的眼球。所谓哲理诗,是指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苏轼的哲理诗词所体现的文学特征是文学研究者倍受关注的。其实中国很早就有哲理诗了,但研究早期哲理诗的文献不是很充足,到了苏东坡,将哲理诗在艺术上创了新的成就,值得重视。写此综述,是想引起后辈研究者关注哲理诗的历史,重视苏轼哲理诗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苏轼 哲理诗词 文学特征

哲理诗是有悠久的历史的,只是古今研究者没有重视到罢了。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太公兵法引黄帝语》、《孺子歌》等篇可以看作是哲理诗的滥觞,而《楚辞》中的《离骚》、《天问》更是富有哲理性。魏晋时哲理诗一度沉沦,到了陶潜,其《饮酒》可谓诗情与哲理兼擅而见长。到了唐代,如王维,其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而白居易《放言》(“赠君一法决孤疑”、“朝真暮伪何人辨”)都是以哲理性而闻名于世。而博学明敏的苏东坡在诗中善谈哲理,当然也是从唐诗中受到了某种启发。以上关于历代哲理诗的阐述,只在王文龙的《试论苏诗的哲理性》(《东坡研究论文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中略见过,而后具体研究者则无所见。但对苏轼哲理诗的研究却是不在少数,当然也是近代研究者古代的研究性文献还是少见:如江西的李小云就对苏轼诗的哲理性进行过总结,但她是从文学批评角度入手的;又如新疆的刘宗朝在《试论苏轼诗词中的哲学思想》中从思想史角度分析了几首苏轼的哲理诗;而重庆的朱安义则将苏轼的哲理诗从其蕴含的理趣入手将苏轼的哲理诗进行了分类。而真正从文学特征角度入手去分析苏东坡哲理诗的研究还不多见。笔者则从文学角度入手,浅析苏轼哲理诗中蕴含的文学特征。

我国宋代大文豪苏轼,才高学博,其诗词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可谓多姿多彩,思想深邃独特。所作各体诗词无所不精,从苏诗词的内容取材极其广泛,有描写山水风景的、有同情民生疾苦的、有抨击时看事体现其政治观点的、还有抒发亲情友情和人生感慨的,无论哪类题材都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对时代、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从一定意义上说苏轼的诗歌创作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此笔者只从他的部分哲理诗词入手来进行研究,探讨苏轼的哲理诗词的一些特点。在历代的研究者当中也有很多对苏轼的哲理性诗词进行研究,但前人的研究角度五花八门,有单从其诗词中蕴涵的哲理性进行研究的、有研究古代哲理诗词而将苏轼的哲理诗词只作为论据而写入研究着作中的、有浅析苏轼诗词中的理趣的。但从文学角度对苏轼哲理诗词进行研究的,目前还尚未发现。因此,笔者收集几首有代表性的苏轼哲理诗词来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其诗词中蕴涵的文学特点。

在对苏轼的哲理诗词作个别性研究之前,先简单介绍有关哲理诗词的一些内容。哲理诗词的主要特征是形象的写景、抒情,且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优秀的哲理诗词由于反映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真谛的探索,以及对社会理想的向往,因而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哲理诗词,中国古代诗词园地中的奇葩。异彩纷呈,独树一帜,是优秀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光茫四射的明珠。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思想认识价值。哲理诗词,绒景物、形象、说理于一体,借景抒情,以情感人,喻事明理,以理服人,以其特殊的艺术魅力,揭示哲学领域中的某一命题和真理,从而达到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感悟人生的目地。优秀的哲理诗词,总是艺术美和哲理美的完美结合,成为人类精神文明中的精品,洋溢着知识性、趣味性和启示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动的说服力。是人们运用文学语言学习哲学的重要手段。那么苏轼的哲理诗词中是否体现这普遍性特征呢,还是在普遍性特征的基础上又呈现出个性特征呢,以下是对其几着有代表性的哲理诗词进行的一些研究。

一、 浅析《题西林壁》所体现的以景寓理和以物寓理的特征。

苏轼诗中的哲理意蕴,多见寄托于他笔下的江山风月中,如《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诗写庐山之景,侧重又是写登庐山之感,景与理结合得天衣无缝,读者可以因景悟理,以理会景。作者首先写庐山的千姿百态,远、近、高、低各有特色。接着笔锋一转,就横看、侧看,山形具有不同特点来发议论。作者在此看到的是山的不同面目。诗中描写作者从不同的方位进行观察这本是异常生活中极为普通的现象,作者却形象而明畅地揭示出具有对自然乃至社会的普遍意义的哲学道理。这实际上也是对诗人假托庐山发表的认识论:即局外人有时会比局中人更容易看到事物的真相所处位置和角度不同,看问题的结果就会不同。因此为人处事。此外,诗中显示站在庐山之中看庐山,对庐山的真实面目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了解。只有跳出庐山本身去客观地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揭示了认识论领域的一个重点命题: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引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性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句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似乎在告诫人们,对任何事物的研究都应该以客观的态度,采取正确的立足点,作全面、本质的观察和科学的分析,以避免把局部当成整体,把现象当成本质而误入迷宫。以上是对本诗的哲理进行的分析。那么此诗透露出的文学特征是什么呢?是在写景中包孕理趣。景是古代诗歌的主要内容,因为佳山秀水可以使人获得幽情美趣,获得审美的满足和情操的陶冶,文人墨客自然会予以特别的关注。作者观赏景物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的主观情感,并因为自然景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心志态度,因此景物诗往往是融情入景和借景抒情的。同时,面对高天阔地、绿叶红花、蜂飞蝶舞猿啼蝉唱,诗家多会有所感触。有的诗作所发的议论富于哲理,充满意趣,其品位则高。苏轼的不少哲理诗在写景抒情的基础上寄寓自己的思考,尤为别具一格。此诗就是典型代表。苏轼的此首哲理诗所呈现的文学特征就是:以景寓理和以物寓理,通过对景和物的描写体现出苏东坡在写此诗时想表达给读者的哲学道理。

二、《满庭芳》所体现的以理寓理的特征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责任编辑:幽默笑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