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笑话,爆笑笑话,男女笑话,冷笑话-幽默笑话集

幽默笑话网 > 心情日记 >

一个社区民警的爱民情怀(组图)

2014年10月31日,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陈雪枫(右三)听取了洛阳市公安局“素质强警年”工作汇报,并与潘丹勇亲切握手

  2014年10月31日,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陈雪枫(右三)听取了洛阳市公安局“素质强警年”工作汇报,并与潘丹勇亲切握手

洛阳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王社成(左三)来到定鼎门社区调研并听取潘丹勇介绍辖区情况

洛阳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王社成(左三)来到定鼎门社区调研并听取潘丹勇介绍辖区情况

在辖区中走家串户,宣传各种安全常识的潘丹勇

在辖区中走家串户,宣传各种安全常识的潘丹勇

潘丹勇正在向辖区内的小学生赠送自己发明的安全飞行棋

潘丹勇正在向辖区内的小学生赠送自己发明的安全飞行棋

社区86岁高龄独居老人张玉荣在聊天中拿出了自己的手机,和潘丹勇一起分享心中的快乐

社区86岁高龄独居老人张玉荣在聊天中拿出了自己的手机,和潘丹勇一起分享心中的快乐

曹颂今 范进通 陈骏

曹颂今 范进通 陈骏


  阅读提示

  2014年,时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省公安厅厅长的王小洪提出了公安机关在工作中要坚持“群众第一、基层第一、民警第一”的工作原则。

  在所有公安工作岗位中,与群众“贴”的最近,“位置”处在最基层的,无疑是被大家称之为“片儿警”的社区民警。在洛阳市洛龙区定鼎门社区,有这样一位“片儿警”:平时爱揽事儿,每天给自己定下晚上8点钟才下班的工作时间。主动和辖区内环卫工们交朋友,以帮助获取更多的“遗失物品”并为它们一一找到“主人”。除去每天的日常工作,无论是居民家中下水道堵塞,还是帮助居民扛大白菜,甚至是陪独居在家的老人聊天……不管什么事儿,群众只要有困难,他都会出现。

  这个“片儿警”名叫潘丹勇,5年前,他还是一名特警,是什么让他放弃了这个岗位而选择扎根社区,处理一般人看来烦不胜烦的“鸡毛蒜皮”而乐此不疲?是什么让辖区居民把他的名片专门放进家中的药盒,当做“常备药”?又是什么让一名“片儿警”废寝忘食连续工作3天破获大案?

  近日,笔者走进洛阳市定鼎门社区,和潘丹勇一起走进他的社区和日常工作,感受他心中的那份“充实和快乐”。

  一年为七百多个钱包找到失主

  2015年初伊始,笔者来到洛阳市洛龙区定鼎门社区找到潘丹勇时,他正为刚接手的一个“大单”而忙碌着。去年12月,他刚从洛阳市民贾晓霞手上接过1000多件找不到主人的遗失物品。

  贾晓霞是一位曾经在洛阳从事“失物招领”机构的负责人,从2010年“满怀激情”地开始从事这项工作,到前不久深感失物招领“费心、费力、不落好”以至“心灰意冷”地选择关门,4年后仅“压在手上,无人认领”的失物就在贾晓霞这攒下了1000多件。这些东西该咋办?正当贾晓霞一筹莫展之时,她通过网络了解到在洛阳有一位热心的社区民警也一直在从事着这项工作。“把它们交给警察,我也放心了。”通过联系得知潘丹勇愿意接收,贾晓霞在松了口气的同时,将这1000多件失物转交给了潘丹勇。

  作为一个社区民警,为何会与“失物招领”扯上关系?几年前,在潘丹勇刚到定鼎门社区当片儿警时,他经常会遇到清洁工将在垃圾箱里拾到的钱包转交警务室,由于这些钱包大多数是小偷行窃后丢弃的,虽然已经没有了现金,但身份证、银行卡等物品还都在。作为一名经常给辖区居民开各种证明的社区民警,潘丹勇深知证件丢失的麻烦。于是,他便开始留心各类拾获物品上的信息,试图利用这些信息去寻找失主。

  “各种支离破碎的信息凑在一起有时就是重要线索,这过程就像破案,琢磨多了有意思的很。”潘丹勇说,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甚至一张纸片上留下的一个电话,都会成为他“破案”的线索。

  有时为了给一张身份证找到主人,潘丹勇可能要打上几十个电话,社区民警的工作本就忙碌,为了多帮助几位失主,潘丹勇给自己延长了工作时间—每天晚上工作到8点钟,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了现在。从2014年初至今,潘丹勇已为781个遗失物品找到了“主人”,其中仅现金就有3万余元。

  伴随着潘丹勇的坚持,办公室墙上的锦旗越来越多,但让潘丹勇更为高兴的则是自己收获的信任与理解。几年来,不少外地的失主花着比失物“价格更高”的路费,专程赶到洛阳向潘丹勇表示感谢,“不为别的,只为来看看这位负责的警察。”

  “有时候推掉"表示"比找失主都难。”平时较为内向的潘丹勇腼腆地告诉笔者,不少失主在领取财物时都要“表示表示”,这份心意却让他“很是为难”。

  两年前,一个寻找起来具有“高难度”的钱包交到潘丹勇手里,在钱包的明显位置,除了3000元现金和一张20万元的欠条外再无他物。第二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潘丹勇发现在钱包的夹层中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车险”两个字和一个电话号码。但电话拨了过去,对方只是一个保险销售员,几乎每天都要与大量客户进行联系,丝毫想不起钱包的主人究竟是谁。不愿轻易放弃这个有效线索的他三番五次地给对方拨去电话,以至于对方怀疑“遇到了骗子,要打110报警”。潘丹勇反复跟对方进行解释,甚至报出自己的警号和工作单位以取得对方的信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潘丹勇的反复追问下,这位保险员终于想起了一个有用的信息,潘丹勇也最终和失主取得了联系。

  后来失主来到警务室,直到从潘丹勇手中接过“找了几天的钱包”才敢相信“这是真的”,并执意要给潘丹勇留下1000元现金以表达谢意。潘丹勇百般推辞,但失主在临行前,偷偷地把1000元放在了潘丹勇办公桌的角落。直到离开许久,他才给潘丹勇发去了短信告诉他“一定留下,这是你应得的。”

  为了归还这1000元钱,潘丹勇通过失主的各种信息打听到他的妻子在洛阳开有一家文具店,几经辗转,潘丹勇最终在文具店将这笔钱还了回去。

  “咱不图别的,非说要点啥的话,失主来了说句"谢谢"咱就满足。”几年来,潘丹勇也带动了许多“身边人”加入到了“失物招领”的队伍中来,面对日益增加的遗失物品,由潘丹勇牵头筹备的“定鼎门失物招领中心”目前也已进入筹备阶段。中心建成后,潘丹勇将联合社工、志愿者等队伍,一起把“失物招领”这件好事坚持下去。

  救灾经历,让他选择扎根基层成为社区民警

  “小时候都有英雄情结,当警察感觉很光荣。”1996年,21岁的潘丹勇带着从小就有的梦想,考入公安系统,做了一名警察。

  从警之初,潘丹勇并不是一名片警儿。19年的从警道路一开始按照他“当英雄”的设想走的“顺理成章”:先做巡警、又做特警,历经刑侦、反扒多警种历练,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已经使他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一线警员。如果继续这样的轨迹,他的从警生涯可能会是一条充满激情的道路。

  2008年8月,汶川发生地震,身为特警的潘丹勇报名参加了救援,随特警支队战友一起来到了四川江油执行公务。

  到达之初,遭遇重创的灾区百废待兴,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看到灾区群众对他们这些“穿制服”人的信任,潘丹勇在自己的日记本里记下了这样一段话:

  “与其说是来救灾,不如说是完成了一次精神的升华;与其说是我帮助了灾区群众,倒不如说我接受了他们的帮助。现在,我深深地感觉到作为一名警察,我和群众的关系应该更亲近一些。”

  3个月后,潘丹勇和队员们从灾区凯旋,也就是从这时起,他心中萌生了一个几乎令所有人都感到惊讶的想法:转行。

  更加深入群众,和他们打成一片,切切实实地为他们做些身边的“实在事儿”,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2009年,洛阳市公安局组织优秀机关民警下社区进行工作,潘丹勇第一个报名参加。2011年9月,“锻炼期满”的潘丹勇却主动给组织打了报告:请求调入社区,当一名普通“片儿警”。

  一时间,不解、埋怨,甚至嘲笑都传了过来。的确,在常人眼中,从特警到“片儿警”这个落差的确有点大。

  “当时身边人都不理解,觉得我放着光鲜的活不干,非要到社区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是不是傻了?”回忆起几年前的境况,潘丹勇如是说。

  刚到社区的日子,就连他自己也有些不适应。平时打靶、格斗、射击,如今却要接待群众、找群众谈心,甚至冬天还要帮群众搬大白菜。社区民警的琐碎活儿,让潘丹勇一时有些不习惯。

  “真应了那句话,万事开头难。”潘丹勇告诉笔者,为尽快熟悉工作,他按照自己心中设想的“片儿警”方法:夹着笔记本在小区“四处游荡”了解情况,到群众家“推销自己”,但却经常吃闭门羹。不少群众看到“穿警服”的来了,压根不开门。

  正在潘丹勇一筹莫展之时,辖区群众反映的“入户问题”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时,辖区内的洛龙区公务员小区、政和东郡等小区由于刚刚建成,门牌号、房产证等“身份代码”缺失造成了这里的居民无法正常入户,这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这件事对潘丹勇来说,可是个“好机会”。为此,他多次到民政、物业等部门反映情况,咨询政策、准备材料。在短短两周内解决了由此引来的所有问题,为居民入户打开绿色通道。通过这件事,辖区居民对这个新任“片儿警”开始“另眼相看”,主动同他打招呼,愿意向他反映问题。

  “琐碎”是社区民警工作最为真实的写照,为了把这些“琐碎”的小事儿办好,潘丹勇用认真和精益求精面对群众的每一项诉求:把每天需要办理的事、接到的诉求记录在案,每天一篇,从未间断。几年间,这些每本100页的“工作台账”已经攒了整整七大本。按他的话讲“群众利益无小事儿,只要找到咱,那就是大事儿。”

  善于“走心”的他,被辖区居民当做“常备药”

  在潘丹勇办公室的资料夹里,笔者见到了一本叫做“重点服务对象”的小册子,上面记载着社区几位老人的基本情况。潘丹勇告诉笔者,这些人有的已年过百岁,有的则是老伴儿去世,自己独居家中。自2011年起,每逢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潘丹勇都会自掏腰包买上礼品去看望他们。

  走访当日,笔者跟随潘丹勇一起来到了辖区一位今年已86岁高龄的独居老人张玉荣家中。

  “小潘快来,他们给我发的重孙儿的照片,你看看多好玩。”刚一进门,张玉荣便高兴地拉着潘丹勇坐在沙发上,掏出手机与潘丹勇一起欣赏着孩子们给她发来的照片。

  张玉荣和多年前已过世的丈夫只有一个独生子,加之孩子们平时工作都很忙,如今年逾九旬的她虽已“四世同堂”,但却时常自己在家。2011年,当潘丹勇得知张玉荣的情况后,老人家里的大事小情、桩桩件件都记在了他的心里。暖气不通了,潘丹勇找人来修;老人身体不舒服了,潘丹勇总是挂在心上没事儿就问;如今,老人就是心里有话想找人说说,也会给潘丹勇拨去电话。

  张玉荣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一天都要吃好几次药。在她最熟悉“一天得摸好几次”的药筐里,笔者看到了印有潘丹勇电话的警民联系卡。

  “您为啥把潘警官的名片放在药盒子里?”笔者问到。

  “一天得摸好几回,放这丢不了,他不仅是我的"常备药",还是"速效救心丸"。有了急事儿给他打个电话,比给儿子打管用。”张玉荣告诉笔者,“牛奶、水果、蔬菜、按摩器小潘都给我带过,我儿子说了好几次请他吃饭,小潘就是倔,咋说都不来。”

  在张玉荣的书房,笔者见到了一幅画。曾两次荣获全球华人绘画大奖的张玉荣却将这幅笔法稚嫩的彩笔画放在了显眼的位置。这幅画的作者是潘丹勇的女儿,去年重阳节,深知张玉荣“独居在家,喜欢孩子”的潘丹勇在来看望她时,特意带上了自己的女儿。女儿也特意做了准备,“给画家奶奶画了幅画”。当天,孩子陪老人聊天、给老人唱歌,看着在身前身后“奶奶、奶奶”叫个不停的小女孩儿,张玉荣又是拿糖又给拿牛奶,几个小时笑得合不拢嘴。

  在辖区,潘丹勇对居民的爱不只体现在一家一户,辖区居民张伟家住18楼,双腿患有残疾的他平日里上、下楼就多有不便。

  一次,张伟外出办事回到社区时,恰逢小区停电,一个人根本上不了楼的他,就准备“在楼下过夜”。这时潘丹勇正好从此路过,问明情况,二话不说,潘丹勇背起张伟就上楼。

  18楼,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要爬上去也得喘几回,歇几回。潘丹勇背着100多斤且行动不便的张伟,愣是歇了6次才把这个壮汉背到家门口。看着衣服已经湿透的潘丹勇,张伟仅仅说出了“谢谢”两个字,便忍不住哭了起来。

  真心换来真情,潘丹勇对辖区居民的真心,换来了大家对他的支持与拥护。走访中,潘丹勇常常说起自己在社区里的“特权”:别人不能调解的纠纷,他一出马,双方的矛盾烟消云散;在社区里开展一些活动遇到了阻力,他一出面,居民就心平气顺地开展。

  2014年年初,潘丹勇到小区调解一起纠纷,准备回家时已经到了晚上10点多钟,由于天冷,他的“老爷车”启动不着了,行人也不多,正在无助的时候,一个居民看到了他。了解了情况,这位居民二话不说便到小区叫人帮潘丹勇推车。让潘丹勇没有想到,小区居民听说是帮他推车,一下子来了8个人。在众人的帮助下,汽车打着了,后续赶来的居民还都嫌自己来晚了,没帮上手。

  这一刻,潘丹勇的眼角也湿润了。“我为群众只是做了一些小事,但群众却把我记在了心上。”潘丹勇说,那次的经历让他真切感到了群众的真情,让他感觉到“平日的付出,真的收到了回报”。

  真情付出,片儿警也能破大案

  在社区工作近4年,潘丹勇处理杂事儿无数,但作为一名“片儿警”,他也曾破过大案。

  2012年12月3日下午,一个2岁的女孩在洛龙区长兴街与太康路交叉口走失。案件发生后,孩子家人焦急万分,把寻人启事贴满大街小巷并前往洛龙分局报案。由于案件发生地行人较少,一时间警方也没有太多的线索。

  心情急迫的女孩儿家人为了获得最新进展纷纷聚到了派出所打探消息。来此办事儿的潘丹勇看到这么多人聚集,便上前询问。

  得知孩子丢失的地方就在辖区附近,对附近地形极为熟悉的他,又一次主动给自己“揽了事儿”,主动承担起了找孩子的任务。

  “我女儿那时候也比她大不了几岁,如果换做是我,我一样着急。我虽然是个"片儿警"但更是个警察,没理由不管。”潘丹勇告诉笔者,面对因为孩子丢失已近乎失去理智的家属,他丝毫没有犹豫,因为这是“一份属于警察的责任”。

  凭借原来干刑警的心得,潘丹勇深知此类案件最佳的营救时间只有72小时。为了不错过这一“黄金时段”,潘丹勇放弃了休息,为了调高效率,他不吃不喝开始“连轴转”。

  潘丹勇先是把事发地点附近所有由公安机关管辖的视频监控调阅了一遍,但丝毫没有线索。面对此,他又扩大了搜寻范围。潘丹勇走街串巷,说好话无数,将辖区内所有装有摄像头的厂家、家属院甚至小商店的视频监控记录一并调取。由于这些监控与公安系统的监控存在“时间差”,为了不错过画面中的每分每秒,潘丹勇在电脑前“倒监控时差”一段段地截取。在紧紧盯住屏幕8小时后,一辆蓝色的电动三轮车进入了潘丹勇的视线。

  当日下午5时左右,一辆蓝色大功率电动三轮车用了足足5分钟才驶过事发地附近100多米的距离,这一疑点引起了潘丹勇的注意。但由于视频是一个小区自己安装的“土设备”清晰度、拍摄角度都不理想。

  面对困难,潘丹勇没有放弃,按照“大功率电动三轮”这一线索,他又开始调阅事发前后更大范围的视频监控,试图找到这辆车“从哪来”,“到哪去”。

  一路追踪,潘丹勇把视频追出了自己所属派出所负责的辖区,他又通过自己的同学、同事辗转前往兄弟单位调阅视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查阅视频和入户询问,潘丹勇发现一名给超市配送饮料的中年妇女具有重大作案嫌疑。根据辖区商户反映的线索,潘丹勇来到了距事发地十多公里外的一处民宅。敲开门后,一个中年妇女迎了上来,而在她身后,正是已丢失了近3天的小女孩儿。此时,犯罪嫌疑人已给小女孩儿换了新衣服,如果再迟一些,女孩儿的亲生父母可能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女儿。

  案件告破,孩子被找到。小女孩儿的家人放起鞭炮,打着横幅来到派出所。见到潘丹勇,孩子父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无论身边的人怎么拉也拉不起。

  别人的女儿找到了,但潘丹勇的女儿却在家哭了好几天。事发当日,潘丹勇一忙竟把女儿忘在了幼儿园,3天没见到爸爸的女儿一直哭着问妈妈:“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

  几天后,潘丹勇的女儿放学回家,搂着爸爸的脖子就是不撒手。潘丹勇不解地问女儿到底怎么了。女儿自豪地问爸爸:“你前几天是不是救了一个小妹妹啊?”原来,女儿幼儿园的老师用潘丹勇破案的故事提醒小朋友们不要乱跑,讲完故事后还特意告诉孩子们“是咱们班小朋友的爸爸救回了那个小女孩儿。”看到小朋友们带着崇拜的眼神纷纷对自己竖起大拇指,女儿也因为有这样一个警察爸爸成了幼儿园里的“小英雄”。

  平凡而不平庸,小片儿警屡屡创新

  “片儿警”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潘丹勇却不甘“平庸”。工作中,他屡次创新,设立网上警务室和微博、建立小区业主QQ群,将一名“片儿警”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潘丹勇所在的定鼎门社区曾经治安情况并不理想。这里位于洛阳新区,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这里即是洛阳市的行政中心,周边有很多新建小区,居民众多。辖区东面毗邻全国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之一的关林市场,商户云集,高楼林立,人员情况复杂。

  为了将辖区治安情况扭转,潘丹勇把辖区技防资源进行整合,将警用、居民小区、沿街商户的各类摄像头登记造册,熟记位置,用社区里现有设备编织“天网”。他还创造性发明了“八区联动”的巡防体制,说服各个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为小区出资购买了两辆带警灯的电动巡逻车,车辆到位后,潘丹勇带着各小区保安骑着十几辆巡逻车在所辖的8个小区里打开警灯,夜间巡逻。

  为了让安全观念深入人心,潘丹勇又开始琢磨,他从和女儿玩的儿童“飞行棋”上得到启发,将群众所需要掌握的安全知识融入游戏。用时近一个月,自掏腰包,购买材料,订制图样,“校园安全棋”和“社区安全棋”两种棋盘在潘丹勇手上诞生,从防火防盗、防暴恐袭击到非法集资、防诈骗、广场舞扰民等内容在棋盘上一应俱全。两种棋在周边学校和社区中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寓教于乐中极大地提高了居民安全防范意识。

  后记

  “小溪选择大海,雄鹰选择蓝天,骏马选择草原。而我的选择是做一名社区民警。我把社区当成家,把群众当成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尽情享受着这份充实和快乐。”在去年洛阳市公安局举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讲述报告会上,潘丹勇在演讲中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虽无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义薄云天的豪情。但几年来,在每一位“失而复得”的失主的笑容中,潘丹勇看到了真诚的笑容。在每一件虽为“鸡毛蒜皮”,但都需跑前跑后的琐事中,他看到了奉献的价值。在被救孩子父母的眼中,他收获了信任与感动。

(责任编辑:幽默笑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