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会员!在线投稿,发布笑话,分享快乐!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幽默笑话网 > 杂文随笔 > 文章内容

古代杂文欣赏

作者: 幽默笑话网 来源: www.ymxhw.com 时间: 2013-12-02 阅读: 在线投稿

古代杂文欣赏

                   

  

   【注释】

    <南史>唐李延寿撰,记宋齐梁陈四代事。刘凝之及沈麟士事俱见南史隐逸传。刘事又见宋书,作《屐》不作《履》。刘沈二事绝相类,殆为同一事之不同传说。(南宋书沈麟士传即不载其认履事。)大凡机谋之事,传说纷纭,则往往诸事集于一身,如包龙图、徐文长之比;又或数人共传一事,史传及民间故事亦多有其例也。 

   【解读】
    据宋史记载,刘凝之是南北朝时期枝江著名的隐逸者。其妻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成亲时陪嫁极为丰厚,刘凝之却把嫁妆全都分给亲属邻里。他俩却住在野外的简陋草屋,亲手耕种,自食其力,过着节俭清苦的日子。有人三次聘他为官,一概不理。《宋书·刘凝之传》,有人曾认其所著屐,笑曰: “仆著之已败,今家中觅新者备君也。此人后田中得所失屐,送还之。”有一次,邻居家丢了木屐,认为刘凝之脚上穿的那双就是他们家的。他笑着说:“这一双我已穿旧了,回家给你拿双新的吧 ”回家后当真拿了一双新木屐给邻居家送了去。后来,邻居在麦田里找到了丢失的木屐,要将新木屐退还给时,他怎么也不肯再要。他生性喜爱山水,后来带着全家入衡山隐居。
    沈麟士是南朝教育家,湖州最早的老师。沈氏家族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儒士。沈驎士家“遭火,烧书数千卷,驎士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手以反故抄写,灯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沈驎士八十高龄,仍抄书数千卷。《南史·沈麟士传》载:沈麟士曾在路上走,“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

苏轼在《志林》中,通过写这两位在处理类似事件上的不同方式,来说明我们在处世方式上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胸怀。都是当时的名流,他们都曾经被邻人指认所著之木屐是他们丢失的。在这一点上,两者完全相同。刘凝之和沈麟士所著的木屐确实是自己的,他们对待邻人的指认都十分大度,没有进行任何辩解,要把自己的木屐给邻人。刘凝之的处理方式显得大度和儒雅,提出我现在所著木屐已经陈旧,回家拿了一双新木屐给邻居家送去。而沈麟士显得似乎更加轻松和诚心,顺水推舟说“这是你的鞋”?居然立即脱下所穿木屐给指认人,哪怕自己光着脚走回家。如果就这一点来评价两人的话,他们两人的处理方式都十分得体和大度,可以说不分高下。
    然而,随着事件的发展,事情出现了转机。他们的邻人都找到了自己所丢失的木屐,并意识到了对他人指认的失误。于是,他们都采取了归还所指认木屐的行动。但是,刘凝之和沈麟士在对待邻人归还木屐的问题上,处理方式却完全不同,从而显示出了两人在处世问题上的不同观念和修养。刘凝之面对邻人找到自己木屐后前来归还所指认的木屐时,拒不肯收。这可能有两种心理动机:一种是负气不收,间接地表示自己对邻人误会的不满;一种是自己认为的大度,自己送出去的东西决不再收回。不管是哪种情况,这都会给指认人带来心理上的愧疚感和沉重压力。而沈麟士对待同样的情况,却是举重若轻,调侃地说“那不是你的木屐”?笑着接受下来被误指认的木屐。在这种氛围下,这种做法就不会大跌邻人的面子,而且会获得邻人的深深感激。他会发自内心地对自己误认木屐的唐突行为进行一定的反省。在这一点上,沈麟士确实要比刘凝之高出一筹。沈麟士更善于理解人、体谅人、宽容人,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

 

  • 上一篇:求鲁迅杂文精选读后感
  • 下一篇:怎样写随笔?随笔的格式是什么?
  • 相关阅读

    发表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