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会员!在线投稿,发布笑话,分享快乐!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幽默笑话网 > 经典文章 > 文章内容

读者经典文章收集

作者: 幽默笑话网 来源: www.ymxhw.com 时间: 2013-12-06 阅读: 在线投稿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读者经典文章收集 (2011-10-16 10:32:31)

标签: 白芳礼 美国 蔡振国 田秀英 银圆 文化

 

白芳礼
文:汪丁丁

  荣誉于生前的白芳礼如浮云;争论于长眠的白芳礼无意义

  白芳礼,海河边上一名仅靠微薄退休金勉强度日的老工人,18年来向贫困学生捐资35万元。

  1913年5月13日,白芳礼出生于河北沧县白贾村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像如今进城谋生的农民一样,31岁的白芳礼来到天津,成为三轮车夫;时值“文革”中的1974年,有着30年工龄的白芳礼光荣退休;1982年春潮初起,69岁的白芳礼成为中国第一批个体户,重操三轮车客运旧业。然而,1987 年,本想重归故里安享天年的白芳礼,以74岁的高龄开始了人生一段悲壮的旅程。

  白老先生在家乡吃惊地发现,村里大白天到处可以看到正在干农活儿的孩子。家长们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上学?这一晚,他一夜没合眼,心里暗想,全怪自己只埋头蹬车,只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儿女上了大学而沾沾自喜;没想到,50年过去了,农村的孩子还是和他当年一样上不起学。

  也许因为白先生干的是迎来送往的工作,毕竟见过些世面。他没把自己的善良一次性挥洒聊以自慰,而是颇有眼光地将全部积蓄5000元拿出来,在本村设立了教育奖励基金会。

  20年前,能拥有这样一笔钱并能捐出这样一笔钱的人也不多,能想到用这样一笔钱建立基金的人,更为少见。当然,由于中国社会还没有为像白先生这样善良的公民提供创建真正意义的基金会的条件,其5000元启动的基金没有其他增长途径。于是,白先生只能以自己老迈的双腿,继续艰难的行善之路。

  35万元,如果按三轮车每公里收费5角钱计算,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长度。而他自己则睡在一个没有床架的木板上,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那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每天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往开水里倒一点酱油;馋得厉害了,就在晚上睡觉时往嘴里放一星肉,含着,品品滋味……更有不为人知的,由于年事过高,冬天他常憋不住小便,棉裤总是湿漉漉的,他就垫上几块布照样蹬着车跑。

  白芳礼和那些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的事迹,感动了我们的官员,并且通过传媒感动了全体中国人民,并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的称赞和接见。2003年,90 岁的白芳礼手臂受伤,无法继续工作,终日静坐于床头。2004年4月,天津市第三医院为白芳礼进行了第一次会诊,结论是: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瓣膜退行性病变,老年型白内障,神经性耳聋,并有脑萎缩及消化道出血症状。2005年9月23日,白芳礼逝世,遗产清单:三轮车、收音机、小黄莺。

  白先生追思仪式有万余天津市民参加。白芳礼辞世五天后,《人民网》“强国论坛”出现一标题为《‘白芳礼神话’折射的是中国教育的悲哀》的文章,其结语写道:“如果我们再也不想仍然让很多人因贫因教育高收费而上不起学,不愿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古稀老人因为实在看不下去而不得不做新世纪的‘武训’,是该在国家的教育预算上动点功夫了。”而文后读者评语则指:“该感动还是该悲哀?”“错位,极端错位。应当作为的人没做,不应当作为的人做了。”

  1944年,孙瑜受陶行知先生之托,开始撰写《武训传》电影剧本。1949年,在征询过周恩来对这部剧本初稿的看法之后,孙瑜采纳了陈白尘、蔡楚生、郑君里、赵丹等人的意见,对剧本进行了根本性的修改,将“正剧”改为“悲剧”——武训为穷孩子们能够上学而艰苦奋斗终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故而为壮举,以一己之力量试图扭转社会制度之颓势,故而为悲剧。

  1950年,电影《武训传》公映,“观众反应极为强烈,好评如潮”。这部电影的歌词是这样写的:“世风何薄,大陆日沉。谁启我遇?谁济我贫?大哉武训,至勇至仁。行乞兴学,千古一人。”

  白芳礼或许知道自己被誉为“当代武训”,但他肯定是把过去20年之助学义举当做正剧来演的;他或许从未想过以自己的“苦力助学”,引发关于中国教育体制的讨论。然而,他的个人努力所由以发生的这一特殊历史情境,使他的一切努力更像是一场悲剧,而且是双重的悲剧:如果在一个教育体系中,理应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童根本上不起学;如果一个社会捐助体系中,孱弱老人成为英雄主角,这种悲剧其实是比武训更深刻的。

  白芳礼曾11次受到各级政府的各种表彰和奖励,被授予“全国尊师重教先进个人”、“支教模范”称号,获“中国消除贫困奖”奋斗奖提名。

  荣誉于生前的白芳礼如浮云;争论于长眠的白芳礼无意义。

  愿他安息。

  摘自《读者》2006年第1期
 


迟到的公正
作者:林夕

  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作,已是深夜,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妻子和3个孩子还没睡,守在灯下等他归来。他把车停好,回身拿起放在车座上的T恤衫,抬头朝亮着灯光的窗子看了一眼,快步向家中走去。突然,一声枪响划破寂静的夜空,他的身体剧烈地震动了一下,重重摔倒在地,搭在手臂上的T恤衫掉到地上。他挣扎着向家门口爬去,手中捏着家门的钥匙,身后留下一首血泊之路。听到枪声的妻子和孩子跑出来,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3个孩子围在父亲身旁,连声呼唤:“爸爸,爸爸,起来呀!”可是他们的爸爸再也不能起来了,那颗罪恶的子弹夺去了他年仅37岁的生命……

  这不是小说或电影里的情节,这是1963年6月12日发生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一起谋杀。被害人梅迪加·埃维斯是美国民权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他和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一样,致力于消除种族隔离,建立一-个黑人与白人平等相处、没有偏见的和谐社会。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急剧变化、动荡的时代,各种运动风起云涌,其中最为显著、影响最深远的就是消除种族隔离、实现平等自由的黑人民权运动。它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得到了美国国内代表进步力量的北方人民的响应和支持,同时也遭到南方保守势力的敌视和反对,特别是种族隔离分子的极端憎恨和对抗。身处南方种族主义盛行的密西西比州,埃维斯已经感觉到周围那种强烈的仇恨气氛。他深知,这是一场长期的、严峻的、充满危险的斗争,这场斗争可能会有流血、牺牲。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死亡会来得这么早!他更不会想到,由于他的被害引发了一场长达30年之久的审判,成为美国法律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审判之一。

  两次审判均告无效

  • 上一篇:关于感悟人生的作文
  • 下一篇:关于国庆节的文章
  • 相关阅读

    发表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