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会员!在线投稿,发布笑话,分享快乐!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幽默笑话网 > 杂文随笔 > 文章内容

俄罗斯民间艺术的代名词

作者: 幽默笑话网 来源: www.ymxhw.com 时间: 2014-02-15 阅读: 在线投稿

随笔:霍霍洛玛——俄罗斯民间艺术的代名词

2014/2/11 11:43:18

韩梁

原标题:随笔:霍霍洛玛——俄罗斯民间艺术的代名词

原标题:随笔:霍霍洛玛——俄罗斯民间艺术的代名词

  新华网莫斯科2月11日电(记者韩梁)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宣传片里,名为“爱”的俄罗斯小姑娘以俄文字母表串连历史,在33个西里尔字母构成的梦境中游走穿越,举重若轻地细数俄罗斯的骄傲。除了世人熟知的普希金、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她同时提到了霍霍洛玛。

  霍霍洛玛通常指以花草、果实与几何纹样为主,带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木制工艺品。在俄罗斯诸多文化艺术名片中,霍霍洛玛算不上阳春白雪,比不得名流巨擘,却是深入人心的民间艺术代表。

  霍霍洛玛的风格大抵可以概括为“简洁的诗意”。朵朵鲜花和串串浆果与蔓延的枝条卷须交织成柔美曲线,描绘于木质器皿表面。有些花纹简单质朴,有些华丽精致,不论张扬内敛,毫无例外地显出俄罗斯人对自然的爱,对美的求索。

  霍霍洛玛工艺品以红、黑、金、银为主色调,有时佐以绿、棕等颜色点缀,传递出明艳欢快的情绪。金属光泽和浓重色调赋予霍霍洛玛不同于其他木制品的厚重质感。

  霍霍洛玛的历史久远,可以追溯至十七世纪的俄罗斯僧侣和农民文化,据信起源于下诺夫哥罗德地区一个名叫霍霍洛玛的村庄。下诺夫哥罗德位于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处平原,草木丰茂,白桦、枫树、橡树林一望无际,为制作木质器皿提供丰富原材料。

  霍霍洛玛制作工艺复杂,流程繁多。首先要在切割成型的餐具或器皿木胚上涂一层底漆和一层干性油,随后用铝粉打磨光亮。经过这几道工序,木胚脱胎换骨,银光闪闪,不复初始的黯淡无光。

  手工艺人随即使用耐热颜料在器皿表面创作绘画,涂以清漆,晾干后在炉中烧制。经过高温作用,颜料色泽发生整体变化,由银色变为金黄,展现出金属质感。一名目睹十九世纪早期霍霍洛玛工艺制作的俄罗斯人曾惊呼,这是“转化的艺术”最为真切的例证。

  诚然,初识者见到色泽鲜亮、质地精良的霍霍洛玛工艺品,很难把它与粗糙的木料联系到一起。而一代代的俄罗斯手工艺人,正是凭借巧手与灵性,把木头变成艺术,把自然转化为实用。

  尽管霍霍洛玛被列入工艺品,却具有很强实用性,这与它的“草根”出身紧密相连。不论刀、叉、勺,盆、碗、碟,还是茶杯、茶壶、茶托,霍霍洛玛在民众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只有格外精致的器皿才会用于特殊节日庆典。换言之,霍霍洛玛是生活的艺术,源自生活,融入生活,展现生活,不需膜拜供奉。

  霍霍洛玛工艺一经问世即受到俄罗斯民众欢迎,迅速突破地域限制在多地流行。当然,最为正宗的工艺依然非霍霍洛玛地区莫属,当地逐步形成近似早期流水线的高度组织化生产作坊。

  1855年的《下诺夫哥罗德省新闻报》曾在一篇新闻中写道:“霍霍洛玛地区的手工艺制作如火如荼,一个村庄制作木质模具,另外一个村庄把模具变为木碗,第三个村庄负责绘画。”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发展出如此规模的手工制造业,在当时的俄罗斯并不多见。

  令人惊奇的是,三百多年前的传统民间工艺如今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并且依然不改“草根”本色,深入千家万户。如今的霍霍洛玛,不单是木制工艺品,更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象征。以鲜花图案为特点的霍霍洛玛元素出现在俄罗斯套娃的裙裾上,圣像画的镶边上,钟表的底座上,姑娘的披肩上,老太的包头巾上,孩子的帽檐上。

  相信每个前往俄罗斯的旅行者,离开时都会带走一个霍霍洛玛工艺品,大至果盘、储物匣,小到发卡、首饰盒,不论何种形式,带走的,都是俄罗斯民间文化的印记。

  霍霍洛玛,“简洁的诗意”,是天真的稚朴,是对自然的深情,更是俄罗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60850000

  • 上一篇:教育随笔:孩子的思维
  • 下一篇:中华杂文网作文1900字
  • 相关阅读

    发表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