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会员!在线投稿,发布笑话,分享快乐!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幽默笑话网 > 杂文随笔 > 文章内容

摘抄《杂文》选集(2)

作者: 幽默笑话网 来源: www.ymxhw.com 时间: 2013-11-28 阅读: 在线投稿

    什么叫“穿透力”?就是突破障碍达于一定深度的能力。比如很有些风光无比、行销全球的“中国制造”,你能透视它们是环境恶化、工人完全处于亡命状态下的产品吗?而这种穿透力,没有深入社会实际的做派,没有对劳动者的深沉眷顾,没有为民众发言的情感倾向,没有一点正义感和抗争精神,是无法获得的。鲁迅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我以一丛野草,在明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敌,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杂文家应该是怎样的“证人”。

    如今一些把持话语权的新贵、既得利益者,替暴发的“大碗”、“大款”和为富不仁者当走狗帮闲兼代言,为施与他们肮脏实惠的腐败官僚帮忙兼呐喊,却动辄把“抢占道德高位”的势力帽子,扣到说真话的人身上,而杂文家首当其冲。杂文家虽然声音不够洪亮,虽然遭受如此污蔑奚落,能不勇敢的、坚韧地、一点一滴地开拓弱智言说的空间吗!杂文家就是要透视当今中国的社会病,至少不让自诩“主流”而歪曲、亵渎主流的那帮家伙一手遮天,继续毫无节制地瞒和骗吧!令这类自我感觉良好且霸气十足之人有所忌惮,乃至气急败坏,便是弱者的胜利---------可怜的小胜,总比眼看着以邪干正而丝毫无可奈何,被坑了还忍气吞声让人家当傻瓜强。

    美国诗人柯柏说:“痛苦的诗中有欢乐,这一点只有诗人知道。”我说,杂文也是“诗”,痛苦的杂文中也有欢乐,这一点只有写杂文的有过体验。尤其现在,写一篇文章,将正义感甚至自己的抑郁情绪,宣泄出去,很快就能见诸报刊和网络,引来千万受众阅读,甚至有人回应,及时产生反响,如此这般“与袭来的苦痛捣乱”作者无疑可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小小补偿和适度快感。我觉得杂文家有点像正义在胸,特别爱“捣乱”,并且已经不屈不挠地跟铁道部、税务局等显赫衙门打过7场基本上输掉的官司的觉悟公民-------郝劲松。郝劲松还曾为区区五毛钱不合法如厕费,把北京地铁告上公堂。他说:“在强大的力量面前,人们往往除了屈服别无选择,但是我不愿意。我要把他们拖上战场。我不一定赢,但我会让他们觉得痛,让他们害怕有十几个二十几个像我这样的人站出来,让他们因为害怕而迅速地改变。”“迅速改变”?也许是一厢情愿。但是,我不相信那些一贯横行无忌、以言代法、说一不二的庞大被告,骤然间遇上这样一个小小刺头儿,仍能够神闲气定,没事人一样,一点儿也不觉得“害怕”,不觉得“痛”!对他们来说,这至少是一种“麻烦”---------哪怕他们极度地不情愿面对。郝劲松用法律武器透视中国病,杂文家就用笔,或曰x光吧。

     这样的透视,不是叫杂文家赤膊上阵,大呼小叫,却需要杂文家的思变之光。虽然社会转型,生活色彩纷呈,瞬息万变,总用些底色不变;虽然人心不古,思潮泛滥,四处奔涌,脉络就那么几条。透过浮尘的眼,方能窥探到底色;纯情至性的目光,才能找到真善美好的杂文家所经心的,大落是观察和揭示,并从中体现“思想之美”,而不是大言武断,不是教训谁-------他没有必要自告奋勇去做别人的义务导师,更没有资格教训人。况且显影社会,本身即寄寓了教训。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只有不配教训人的人,才喜欢教训人呢。杂文家于是在发现社会的同时,发现自己。对于社会不公、贪赃枉法,杂文家也不精于,或者没有精力像郝劲松那样去打官司。我喜欢本文开头说到的那家传媒的创意,这也给了杂文家一个提示--------通过笔锋的透视,忠实的给当今社会的某一侧面、某一旮旯一个格,反过来也给自己立此存照。这个未经粉饰的“格”,或许能与“重量级”们的描绘一起,为未来人们认识他们的先人及其处境,聊有所补。或许如鲁迅所说,这法子“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使有变革”--------此取法乎上也,则更有意义。

    我还要引用周姓学者的一句话,他说他“不得不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何止“无趣”啊!他又对后人说:“不过,我相信,对于一百年后的你们来说,凡此种种已变得不可想象。在你们的时代,孩子们会有快乐的童年,大人们会有健全的常识,兴趣而非功利成为生活的动力。当我在此时对你们说话时,唯这样的展望使我感到了些微的乐趣。”可如果我们逃避现实,连一鳞半爪地给后人老老实实画一副现状图也不能,让辛者和不幸者共同沉溺于目下的狂欢之中,而幸者愈幸,不幸者愈加不幸,周先生对于未来社会的畅想,还会实现吗?希望是穷人的粮食,把这“些微的乐趣”吃下去,转换成咱们的动力吧。

    不过既然处于这样无趣兼有趣的非凡时代,用些小布尔乔亚式的杂文家爱发一些“不咸不淡闲话或爱恨缠绵怨语”(陈四益语),无妨,也自然,或许这本身即是“中国的样子”的一点儿写照。

    

分享:

喜欢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精)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摘抄《变通》(4)

后一篇:原载《环球时报》2006年12月15日

评论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摘抄《变通》(4)

    后一篇 >原载《环球时报》2006年12月15日

  • 上一篇:研修教师随笔感言集锦
  • 下一篇:欢迎订阅《杂文选刊》杂志(月刊)
  • 相关阅读

    发表笑话